清明應自省
摘要: □萬曉陽 “清明”之語,要追溯到堯舜禹時代。相傳大禹治水后,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于是有了清明節。《歲時百問》一書曾解釋清明節為:“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rdqu
□萬曉陽
“清明”之語,要追溯到堯舜禹時代。相傳大禹治水后,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于是有了清明節。《歲時百問》一書曾解釋清明節為:“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從植根于中華民族血脈的那一瞬開始,就在不斷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從最初的慶賀大禹治水天下太平,到后來的周朝制定歷法,確定二十四節氣時,將三月節命名為“清明”,再到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紀念介子推。這期間蘊含了統治者明政績、百姓焚火慶賀、農事春耕開始、祭奠恩人禁止生火的多重含義。
然而,清明節發展到今天卻變了味道。盡管政府倡導文明祭祖,但一些封建、低俗的祭奠方式卻屢見不鮮:“美金”、“別墅”、“轎車”、“護照”、“保鏢”……甚至出現了紙扎的“二奶”。這些五花八門的形式把清明節的精神本源拋到了九霄云外。
遙想當年晉文公為紀念介子推,下令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從而誕生了寒食節。次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曉諭天下,把這天定為清明節,后來寒食節的習俗慢慢融入了清明節。如果晉文公知道千年后的人們,在這個思念恩人略帶悲傷的日子里“燒錢”、“燒車”、“燒二奶”,不知會作何感想?
在萬物生長的清明時節,憶苦思甜,反省自我,勤勞進取,奮發圖強,想必才是逝者樂于見到的祭奠方式!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