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免費教育”的理念啟示
摘要: □孫瑞灼 據報道,廣東東莞市石排鎮將于今年9月實現25年免費教育。從2008年至今,該鎮已全面實現了幼兒園至高中階段的免費教育,不久后這一政策將惠及大學生及博士生群體。“石排模式”在全國的免費教育中尚
□孫瑞灼
據報道,廣東東莞市石排鎮將于今年9月實現25年免費教育。從2008年至今,該鎮已全面實現了幼兒園至高中階段的免費教育,不久后這一政策將惠及大學生及博士生群體。“石排模式”在全國的免費教育中尚屬首例。
石排鎮能每年拿出2000萬元用于普及25年免費教育,源于當地經濟發達、財政收入多。對于那些經濟比較落后、連發工資都比較困難的地區而言,此舉當然不具有推廣和借鑒價值。那么,石排鎮普及25年免費教育的看點究竟在哪兒呢?在我看來,是當地政府“還富于民”的先進理念。
當前,“向社會分紅”理論逐漸被廣泛運用,“政府分紅”已是國際慣例。2008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政府盈余全民分享計劃”,給國民發了一個相當于43億人民幣的大“紅包”;我國香港則因巨額財政盈余決定退稅400億港元,退稅率高達75%;此前廣東東莞也曾向低收入群眾派發千元紅包……這些都說明,“還富于民”的觀念已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群體所接受。
雖然我國經濟水平還比不上發達國家,但近幾年來我國的財稅收入也是穩步增長。一些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更是步入先富起來的前列,財政收入在正常開支之余,已經有了不少盈余。
面對充裕的財政,這些先富起來的地方如何使用盈余的財政資金,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是用于揮霍浪費、大搞樓堂館所建設和形象工程,還是還富于民、造福于民?顯然,理性的政府應當選擇后者。
一些先富起來的地區,不妨學學石排鎮的做法,通過提供“免費教育”等免費公共產品,讓人民從經濟發展和財政增收中得到實惠,實現“共建共享”的目標。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