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應走下“神壇”
摘要: □李 瓊 春節假期雖然已經結束,但人們對2010年的春晚的議論依然熱烈。從演員到節目的內容,是錄播還是直播,是真唱還是假唱、植入的廣告過多還是正常,春晚毫不例外地面對全方位的評說。春晚的確是一臺十分
□李 瓊
春節假期雖然已經結束,但人們對2010年的春晚的議論依然熱烈。從演員到節目的內容,是錄播還是直播,是真唱還是假唱、植入的廣告過多還是正常,春晚毫不例外地面對全方位的評說。
春晚的確是一臺十分獨特的晚會。不僅在演出規模、演員陣容、播出時長和海內外觀眾的收視率上,春晚早已創下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綜藝晚會的世界之最,而且在中國,“春晚”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特指一年一度在除夕夜由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晚會。
沒有一臺晚會能像春晚這樣引起如此多的關注,沒有一臺晚會能像春晚這樣如此慎重和嚴格地選擇導演、主持人、演員和節目,沒有一臺晚會能像春晚這樣將那么多的議論和批評盡收囊中,更沒有一臺晚會能被置于如此特殊的位置,被賦予如此沉重的功能和責任。
春晚已經舉辦了20多年,從最初的驚喜和激情,到如今普遍性地令人疲倦,春晚的內容、框架甚至主持人已經失去足夠的新鮮感,面臨的質疑和批評也越來越多。每年的這個時候,很多人都在反思春晚的問題,討論春晚的改革,什么樣的節目內容,什么樣的表演形式,什么樣的導演和演員都成為關注焦點。春晚頂著“文化年夜飯”的帽子,在完成娛樂功能的同時,還承擔著過重的意識形態功能。
從古至今,春節都是一個民俗節日,團圓、歡樂是這個節日的基調和主題。這樣的基調和主題決定了每個人都應當有多種選擇的權利,而非要將娛樂固定在某一臺晚會上。這樣的基調和主題,也決定了我們無法要求任何一樣東西能夠成為主導春節尤其是除夕夜歡樂的唯一內容,事實上也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承擔這樣的職能。
現代社會,人們最重要的幸福感,就來自于生活的多樣選擇。這意味著,對于春節這種民俗節日來說,我們不需要去為人們操辦這樣一場唯一的歡樂,也沒有誰有權力去決定這種節日歡樂的內容。而對于春晚來說,它最終的出路,在于央視只是一家電視臺,春晚也只是一臺晚會,春晚既不體現一種娛樂上的統一意志,也不代表一種藝術地位和藝術標準,只是人們節日歡樂的選擇之一,而非安排好的一場全民運動。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