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用工荒”的積極意義
摘要: □陳聯科 春節過后,隨著經濟回暖,無論沿海還是內陸地區,都出現缺工現象,其中東南沿海最嚴重。估計珠江三角一帶勞工缺少200萬至300萬人,其中廣州用工缺口約15萬人,深圳缺口80萬余人(2月22日《南方都市
□陳聯科
春節過后,隨著經濟回暖,無論沿海還是內陸地區,都出現缺工現象,其中東南沿海最嚴重。估計珠江三角一帶勞工缺少200萬至300萬人,其中廣州用工缺口約15萬人,深圳缺口80萬余人(
和持續多年的民工潮相比,“用工荒”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現象。今年的“用工荒”有出口訂單恢復增長、企業紛紛擴大生產的直接原因。但從“用工荒”的出現以及發展趨向看,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與中國發展模式的結構瓶頸甚至財富分配的調整都有莫大關聯。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實也簡單。幾十年了,中國的各種經濟指標都在增長,但沿海出口型企業普通工人的工資基本沒有多大變化。與此同時,都市生活的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業主和來自內地的普通工人之間的財富與生活鴻溝日益擴大。當打工者認識到沿海不再是改變自己命運的財富夢想之地時,“用工荒”現象也就自然產生了。
短短幾十年里,中國建立了一個依托世界貿易、面向全球市場的出口加工型經濟結構,支撐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低廉勞動力優勢。這種優勢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口多的現實,另一方面也因為國人易于滿足、吃苦耐勞的民族特性,還有打工者對自身權益認識不足的原因。
不管怎么說,靠著低廉的勞動力優勢,再加上其他有利條件,我們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迅速崛起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如今,這種模式遭受了挑戰,“用工荒”也算是對這種發展模式的一個回應。
作為一種經濟現象,“用工荒”的出現打破了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可以永遠持續的神話,也將促使那些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改變在國內一味壓榨本國勞動力、在國際上壓縮自己利潤空間的生產模式。同時,“用工荒”也會促使企業提高工人工資和福利,使得整個社會正視幾十年大發展中被忽視了的人群的正當權益,正視不同群體之間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異。
中國的崛起不能只依賴沿海地區,沿海地區也不能只把自己變成世界的加工廠。“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個反向運動。從經濟領域看,它提醒我們: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時不我待;從社會生活領域看,它會把我們從“為了發展而發展”中解放出來,促進勞動者對自身權益的認識,從而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發展、繁榮共享的社會環境。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