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兒就是人情味
發送短信 zmdsjb 到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胡 殿 文 農歷臘月二十三剛剛過去,大家伙兒漸漸感到2010年的春節來了。年味兒是什么?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糾結這個應該不是問題的問題,或許了無新意。比如,農歷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民間有“年
胡 殿 文
農歷臘月二十三剛剛過去,大家伙兒漸漸感到2010年的春節來了。年味兒是什么?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糾結這個應該不是問題的問題,或許了無新意。比如,農歷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民間有“年到年到,糕糖祭灶”的諺語,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的祭灶。有諺語說:“小年到,包餃子、吃灶糖,洗澡剪頭還得掃掃房。”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祭灶時,為了讓灶王爺上天多說好話,人們用飴糖供奉,還有的將糖涂抹在灶王爺嘴的四周。有人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灶王爺上天打小報告,將糖涂抹在灶王爺嘴是為了讓他說好話。有人說是一種“封口費”,叫他啥也別說。按一般地方的風俗,祭灶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為了干干凈凈迎接春節的到來,我國民間有在小年“掃塵”的習俗,在家里搞一搞大掃除。掃塵除了給春節做準備,還有驅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在小年這一天,東北人有掛燈籠的習俗,傳說中,“年”是一種怪獸,平常藏在大海深處不出來,過年時出來覓食,見啥吃啥,對人類構成威脅,怎么辦?年這種怪獸一怕火光,所以要掛燈籠,恐嚇它。二怕響聲,所以人們放爆竹驅趕它。春節年年過,又有什么味道呢?
小時候過年,不管大人愁不愁,一樣是快樂著自己的快樂。要穿新衣,帶新帽,要放鞭炮,貼春聯,要走親串友,吃平常吃不到的好東西,比如白面蒸的饅頭、油條、油果子什么的。趕上好年景,要殺豬宰羊,能夠吃上肉食品。農村雖是窮困些,但擋不住窮開心。各種民間文體活動不經意間活躍起來,比如,我的老家里就有有蕩秋千、打老窩(一種類似冰壺的體育項目)、牛抵頭(四人一組,前面一人,后面二人,三人架起一個小伙兒,向對方撞擊而去,把對方頂到者為勝)、殺白朗(白朗人數少,只有三個棋子,排成一行,辦法是間隔一個位置殺一個棋子,直到把敵人殺完為止;官軍人多,有十五個,排成三行,對白朗一方進行包圍圍住一個就死掉一個,直到三個棋子全被圍住),到了元宵節。除了吃元宵、放鞭炮之外,還有放社火,孩童們用簡易的方法,拿來一個干掃帚或刷鍋刷子點燃之,到麥田甩一甩,大概也是嚇唬年這個怪獸。大年初一那一天,人們在村子里互相走動,互致問候。沉寂的鄉村頓時成了集鎮,歡聲笑語在爆竹中升騰。從舊歷小年到除夕,再到正月十五鬧元宵,再到二月二龍抬頭,歷時一個月,是一個漫長而又令人期待的過程。在記憶里,過年時十分美好的事情,小孩們已進入臘月就興奮起來,從盼望到歡度再到依依不舍地回味,在鄉村部落里,在草根一族的生活中,總是很熱鬧很熱烈很好玩的,有年味兒,也有人情味。民俗專家說了,年味兒就是人情味。
現在大不同了。每逢春節,都有人感嘆:現在天天都是好日子,可年味兒越來越淡。其實,年味兒變淡也是與經濟條件、人們的觀念等緊密相連的。不重視年節也是古已有之的事情。記得有一年,鄰居大叔過界不貼對聯,不放鞭炮,還說,我看弄著東西也不當吃不當喝的,弄不弄有啥?我們雖不茍同,也沒有反駁的理由。有人對年味兒淡了有不同意意見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