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令,這種“福利”真別扭
摘要: □李曉亮 廣東發文要求處級以上干部集中讀書每年不少于5天,其他干部不少于3天。領導按“省、市廳、縣處”等級別需分別下基層調研2個月、3個月、4個月。將讀書簡單地量化,讓人“耳目一新”。可這并不表明,
□李曉亮
廣東發文要求處級以上干部集中讀書每年不少于5天,其他干部不少于3天。領導按“省、市廳、縣處”等級別需分別下基層調研2個月、3個月、4個月。
將讀書簡單地量化,讓人“耳目一新”。可這并不表明,讀書這類純主觀行為,真可以用數字客觀反映。再考慮到所謂的“集中讀書”,是怎樣的一個“集中”法,需要讀哪些書,以怎樣的方式讀,文件都語焉不詳,人們不免要結合生活經驗聯想:既然官階越高,“集中”時間越長下基層時間越短,那這種“集中讀書”,會不會淪為一種“讀書福利”?比如把此前那種到風景名勝區公費考察改為在如畫風景中“集中讀書,集體學習”?
這實在不能怪人們想象力豐富,因為讀書本就不是一個適合“集中”的事。正兒八經讀書的人,根本不用這種儀式感和形式感并重的“閉關讀書”。廣東這個集中讀書和四川溫江官員學國學,基本是一個路子,徒具觀賞性,而實用價值寥寥。若讀些經史子集或外國名著等出世之書,完全不用占用工作時間,更不能花費公款,因為這只是提升學養品位的純個人行為。而若真要正經讀書,其實更推薦官員讀些務實的入世作品,比如讀點年終盤點的年度十佳評論之類的。前不久,發改委網站組織的“價格聽證熱門話題專家談系列”文章,就受到輿論好評,“熱烈歡迎發改委屈尊加入到時評家隊伍,以時評這種公民文體與民眾進行對話。”
其實,俯身讀點時評文章,可以讓不少官員看到那條了解民意、疏通民意的清晰渠道。這種“讀書學習”過程,就是觀念的碰撞和改變的過程。只要觀念通達了,官員比一般時評作者對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辦法更在行。這時你會發現,清談有時未必不管用。包括這篇談集中讀書的小文,只要能促使官員思考,讓讀書和學習不異化為赤裸裸的公費旅游,作用也就達到了。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