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應聘遭拒何止是年齡歧視
摘要: □石敬濤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到焦作市人力資源市場調研,當他看到有符合條件的招聘簡章時,就提出想試一試,被公司方面以年齡大為由拒絕。盧展工說,40歲以上找工作很難,50歲以上更難,所以我們要更多關心一
□石敬濤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到焦作市人力資源市場調研,當他看到有符合條件的招聘簡章時,就提出想試一試,被公司方面以年齡大為由拒絕。盧展工說,40歲以上找工作很難,50歲以上更難,所以我們要更多關心一下“4050”人員就業問題(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6版)。
省委書記因“年齡大”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確實讓我們看到了就業市場中的一些誤區。這些誤區,其實不僅是書記遭拒所折射出的“年齡歧視”,諸如“性別歧視”、容貌歧視、硬性要求工作經驗等,各種各樣的歧視充斥在各種各樣的招聘會中。相信很多人對此感同身受。也正因為如此,盧書記的微服私訪才會引發民意的共振和民情的共鳴。
但是,省委書記應聘遭拒,其所折射出的問題,真的就是一個 “年齡歧視”可以解釋的?平心而論,作為“經濟理性人”的用人單位“喜少厭老”是無可厚非的。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即使是年輕人,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又能有多少競爭力,又有多少人能通過人力資源市場實現就業?
中華英才網發布的調查顯示,65%的受訪者對招聘會表示不滿意。各種“趕場”式的招聘會人數眾多,擁擠不堪,投放的簡歷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音信。認為招聘會“比較有用”的人只有23%,認為“作用不大”和“沒什么用”的分別占到了57%和20%。而對于招聘會的效果,65%的受訪者表示不滿意,33%的受訪者認為一般,只有2%的人認為滿意。
無獨有偶,與盧書記應聘遭拒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溫州市的一條新聞:據
有人把就業難歸咎于“過?!?,也有人說,是因為就業市場存在各種“歧視”壁壘,比如盧展工書記剛剛遭遇的“年齡歧視”。然而,這真是問題的實質嗎?對比看來,與溫州市安排干部子女就業的“紅頭文件”相比,所謂的“年齡歧視”,又算得了什么?在新的就業時代,又有幾個人指望一個熙熙攘攘的招聘會而“情定終身”?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的一項“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人際關系網絡仍是大學生尋找就業機會的理想途徑。有41.61%的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的社會關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在來自大城市的學生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1.29%。
而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文東茅曾就“家庭背景對我國高等教育機會及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做過專題研究。文東茅認為,家長們甚至可以“直接通過關系和權力決定子女的就業”,這種“代際傳遞效益”在中國很明顯。
所以,筆者認為,省委書記應聘遭拒只是告訴我們:就業確實很難,難在諸如省委書記遭遇的“年齡歧視”以及“性別歧視”、容貌歧視、硬性要求工作經驗等,各種就業歧視壁壘,但更難在就業機會和就業起點的不公平。溫州市的這個紅頭文件,就是最好的證明。
就業難,難在歧視,但更難在公平。省委書記應聘遭拒的遭遇告訴我們:要解決就業難,要消弭各種有形或者無形的歧視壁壘,但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堅守公平底線,讓每個國民都能公平、平等的就業,而不是“代際傳遞效益”,或是其他。
公眾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