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怨干部”要不得
摘要: □ 江 濤 心態決定狀態。然而,面對困難、問題、矛盾,一些領導干部卻擺不正心態、放不平心緒,由此生出種種“怨”來。一為怨“上”。對上級的要求、部署,往往不作理解,一上來就質疑。自己工作做不好,怨上
□ 江 濤
心態決定狀態。然而,面對困難、問題、矛盾,一些領導干部卻擺不正心態、放不平心緒,由此生出種種“怨”來。
一為怨“上”。對上級的要求、部署,往往不作理解,一上來就質疑。自己工作做不好,怨上級不了解情況、“一刀切”、瞎指揮。不顧大局,不分場合,只知道“講怪話”、“發牢騷”,甚至在同級和下級面前以怨上為炫耀。
二為怨“下”。工作出了問題,不問具體情況,只是一味怨下級缺少執行力、沒有行動力,動不動就斥責。忘記了自己的決策責任、領導責任、組織責任,把所有過失都記在下級的賬上,甚至常常在背后以譏諷、挖苦下級來表現自己的“魄力”。
三為怨“別人”。總覺得別的部門、別的單位不協作、不配合。自己的門看不好,抱怨是別人闖了進來;自家院子長雜草,抱怨是別處飛進種子來。正常的合作說是折騰,正常的交涉說是拆臺。有了好事,把功勞當籃球搶過來;有了困難,把矛盾當足球踢出去。
四為怨“前人”。抱怨上一任干部基礎沒打好,留下爛攤子。止步不前是因“歷史包袱”,出了問題是因“歷史隱患”。看不見前任打下的基礎,以致自己的失誤也是前人的“積弊”。
總之,在“四怨干部”眼里,上下左右都不好,只有自己最高明。有的甚至把抱怨當個性、當能耐。“四怨”交集,變成一股“怨氣”,成為工作中的路障。
抱怨總比行動容易,牢騷總比工作輕松。積極向上的人,看問題背后的機遇;消極無為的人,看機遇背后的問題。“四怨干部”丟失的,正是信念和信心。改革深水區、矛盾攻堅期,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但重要的不是抱怨問題,而是解決問題。只講抱怨、只發牢騷,問題永遠都是問題。
怨氣沉沉,怨念叢生,只因為缺少責任、缺乏擔當。這“四怨”無不是把問題往別人身上放,把困難往他人身上推。危中有機,事在人為。“四怨”把外因當根據,正是找借口、尋開脫,忘記了自己的職責。換位思考,對上級,你是執行者;對下級,你是決策者;對同事,你是協作者;對下任,你是前任者。工作出了問題,你怨別人,別人也會怨你。怨來怨去,只會使得工作無法開展、問題無法解決。
牢騷太多,怨聲不絕,往往更是因為缺少能力、缺乏行動。看什么都不好,是因為什么都做不好。如果只抱怨、不行動,蘭考的鹽堿地怎能被焦裕祿變成綠洲,阿里的老百姓怎會記下孔繁森的名字?遇到困難,怨天尤人,滿口牢騷,首先就是缺少應對挫折的能力。什么成功都不會一蹴而就,任何發展都會經歷曲折風險,不能正確地看待困難,不能很好地破解難題,才會用抱怨包圍自己、用借口安慰自己。
一級干部,是整個工作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帶著怨氣,自己不能奮發進取,下級也不會充滿激情。怨字是“心上兩人相背”,有了怨氣,怎么談團結,怎么講和諧,又怎么可能創造積極健康的“心態”?“四怨”肢解了共識、消解了合力、瓦解了和諧。而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級干部的怨氣,可能造成整個系統的“怨風”。陷入無休止的抱怨,必定干不出好工作,形不成好風氣,帶不出好隊伍。
“四怨”是態度問題,也是能力問題。告別怨氣,才能鼓舞士氣,提振精神;歷練能力,才能應對難題,打開局面。多怨無益,不如“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