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掉“菜地”,鏟不掉根
摘要: □塘 文 在濰坊一高校任教的丈夫癡迷網絡農場不能自拔,因此而一團混亂的生活讓妻子忍無可忍,終于放火燒屋,欲與丈夫“同歸于盡”(《齊魯晚報》11月26日)。一個家庭的硝煙,也是一場文化的暗戰。這位怒
□塘 文
在濰坊一高校任教的丈夫癡迷網絡農場不能自拔,因此而一團混亂的生活讓妻子忍無可忍,終于放火燒屋,欲與丈夫“同歸于盡”(《齊魯晚報》
一個家庭的硝煙,也是一場文化的暗戰。
這位怒火燒家的妻子,不為偷菜,為的是網絡偷走了丈夫的心。公務員上班忙種菜丟了飯碗;老父床上急救,孝子卻匆忙回家收菜;某公司技術部門上傳數據時,又逢“收菜”時間,結果電腦死機,數月血汗“一場游戲一場夢”;前不久,南京一醫生更是“把生命當游戲”,患兒父母數次下跪請求出診未果,致使嬰兒不治身亡,事后嬰兒父母指責醫生“忙偷菜”。這樣的癡狂從何而來?
濰坊“菜農”夢中大喊葡萄熟了,做夢也要回到菜園。魯迅寫《朝花夕拾》,忘不了的也是這方百草園。文學用牧歌田園的回憶給現代人以安慰,網絡農場勾起的也是虛擬世界里的思鄉病。
現代人脫離了故土,便生活在了道德、風俗和行為的荒原上。這就是尼采所謂的“現代虛無主義”。我種的不是葡萄,種的是虛無,是吞食了一切都不能使我饜足的虛無。
每天耕種,開花結果,并不能使我滿足,反而可能因為“勤快地偷”,不久的將來,你將成為網絡的“富豪”,有了豪華別墅還要億萬身家,越有錢的人賺錢的速度越快,溫飽線上的人永遠在量入為出中掙扎。問題是你身價過億仍不會有現實中的滿足感。
現代人住進高樓大廈,要的其實就是郵票般小小的地方。生于斯長于斯的溫暖的自然家園,意味著一種強大得可以信賴的文化根系,如今被小小一片菜園控制,這就是種地偷菜可氣可恨的緣由,也是眾多粉絲為之癡狂的原因。
鏟掉菜地,未必能斬草除根,這種屢釀悲劇的“菜地”,需要“法網恢恢”的規范與制約,否則,悲劇不會停止。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