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獨樂樂也得眾樂樂
摘要: □張 麗 既然是節日,就少不了晚會。既然到處都是晚會,就少不了審美疲勞。既然審美疲勞,就得想想解乏的招數。但,光自個兒解乏,獨善其身似稍有些不足,人們很有必要想想,為什么會勞乏。在尋覓解乏的法
□張 麗
既然是節日,就少不了晚會。既然到處都是晚會,就少不了審美疲勞。既然審美疲勞,就得想想解乏的招數。但,光自個兒解乏,獨善其身似稍有些不足,人們很有必要想想,為什么會勞乏。
在尋覓解乏的法子時,上網是不少人的選擇。于是某著名網站幾個網友舉辦的國慶網絡狂歡晚會就躍然眼前。據記者報道,這臺始于9月28日晚上8點的晚會,一直持續受到網友關注。到第二天5點多,還有人跟帖表達對祖國的祝福。當時帖子長達100頁,有6萬多人直接參與。
其實,晚會也好,節日也好,其核心就是一個字“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是古圣先賢明白告訴過我們的道理。讓人審美疲勞的做法,就是沒有參透這一層,把本來大家一起樂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辦成了自娛自樂。盡管現在有了短信互動平臺等很多拉近臺上臺下關系的方式,但是多真摯的話語被主持人用播音腔一念,味道總覺得淡了不少。反倒不如網友自發用200多種方式朗誦的《我愛我的祖國》來得可愛、貼心、發自肺腑。
節日里找樂,就是對生活節奏的調整,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休息。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人是群居的社會動物,尋求文化與心靈的歸屬。節日,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由緊張到放松,由嚴肅到喜悅的過程。找樂,釋放的是人內心深處對“非常態”的渴望。而這種非常態有個普遍規律是,只有群體性的,大家同時“非常”,快樂才會加倍。如果說帶薪假期是自己玩,自己樂,那么公共節日就是快樂的“放大器”。事實上,在帶薪假期成為常態的西方,也還是有狂歡節等公共節日,以滿足人們拉大常態生活與節日的距離。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