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技校“回爐”是誰之恥
摘要: □紀卓瑤 大學本應是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然而,應屆本科畢業生連峰(化名)“回爐”讀技校,開學才兩周,他竟然語出驚人:“我的大學真是白讀了!(9月12日《楚天都市報》)”應當說,在這個“覓食艱難”
□紀卓瑤
大學本應是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然而,應屆本科畢業生連峰(化名)“回爐”讀技校,開學才兩周,他竟然語出驚人:“我的大學真是白讀了!(9月12日《楚天都市報》)”
應當說,在這個“覓食艱難”的時代,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算不上什么奇事。但無論就投資還是學歷層次而言,大學生在職場上都應比技校生勝出一籌。然而,如今大學生找工作竟還得“回爐”讀技校,就不能不讓人感到是高等教育的一種羞恥。
曾經,我們將大學生就業難歸罪于“眼高手低”。如今大學生當保姆、搓澡工已不再新鮮,甚至連 “零工資就業”、“負工資就業”都有了,為何大學生就業依然尷尬?仔細思之,大學生的“短板”還是動手能力差。一些技校的學生之所以比大學生“吃香”,也正是得益于有動手能力之長。
事實上,由于擴招導致學生數量劇增,高校各方面的壓力也隨之劇增。過去做實驗四五個學生共用一套設備,如今十幾個人也未必有一套設備。過去老師帶學生到企業實踐,企業還給學生提供補貼,如今高校把實習推給學生,交納實習費學生也未必找得到實習機會。大學教育原本就殘缺不全,走進職場能不四處碰壁?
國外高校幾乎都制訂了系統的大學生實習計劃。英國規定,大學的培養計劃為三年制本科學位課程和一年的實習期。法國高校與政府機關、企業單位建有密切穩定關系。在加拿大,高校普遍開設了“合作教育課程”,只有經企業和學校雙方考核合格,才可取得學分。
總之,大學生“回爐”讀技校是高等教育的羞恥,也是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警示。高校必須把實習作為大學生必修課,政府也應對接收大學生實習的企業給予財稅等方面的支持,全方位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實習環境。只有如此,才不會出現大學生“回爐”讀技校的怪事。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