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擇校費”“黑洞”有多深
摘要: □喜 中 這些日子,小學生入學又亂成一鍋粥。8月29日陜西《華商報》“關注小學生入學”專題報道披露,由于入學難導致亂收費,繼而又使收來的“擇校費”成為監管黑洞,結果義務教育變成了“金錢教育”。這一
□喜 中
這些日子,小學生入學又亂成一鍋粥。8月29日陜西《華商報》“關注小學生入學”專題報道披露,由于入學難導致亂收費,繼而又使收來的“擇校費”成為監管黑洞,結果義務教育變成了“金錢教育”。
這一怪現象在陜西已持續多年。一位小學校長說,“擇校”的學生至少能夠占到學生數的三分之一。一所小學要招4個班,可是門前公示的合格學生只有40人,“被擇校”的學生比例不小。如果想以非正常途徑進入學校,家長就要交錢。一位輪到進校長室時已接近中午的家長說,“每位家長交的錢數不一樣,高的達9000元,低的3000元,但都不給票據。也有一些關系戶不收費。”如果沒有“中間人”介紹,學校概不考慮。一位教了幾十年書的老教師說,為什么不交錢學校接收不下,交了錢哪個學校都能接收得下了?
這種拿不上桌面的“擇校費”,問題多多。首先,從目前出現的擇校現象來看,僅有錢還不行,家長還需要四處托關系找門路,才能把錢交出去。其次,從各學校的收費情況來看,“擇校費”收多少有一定彈性,因家長的社會關系、領導批條分量、學生分數不同而不同。再次,收上來的錢,學校不敢入賬,怎么辦?一位小學校長說主要用來彌補政府部門對教育上的投入不足,例如學校的維修、設備的更新、活動的接待等,也會拿出一部分給教師發福利和獎金。
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在“擇校費”的背后,實際上隱藏著一條灰色的利益鏈。學校、教師、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都是這個鏈條上的既得利益者。有的學校把“擇校費”直接納入小金庫,用于發放教師福利、改善教學條件。有的教育主管部門將“擇校費”納入專項賬戶,學校花錢要打報告審批,但也基本上是“自己的錢自己花”。由于這筆錢在政府財政體制外循環,缺乏必要的監管,既沒有實行財務公開,也沒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審計,最終成為一個難以監管的黑洞。
這個黑洞深不見底。如果依法治理,不知道會有多少校長“吃不了兜著走”!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