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一噴三防”技術要點
摘要: □ 陳 誠 翟 斌4月份,我市小麥逐漸進入抽穗揚花和灌漿期。這一時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易受多種病蟲和干熱風危害,造成早衰而減產。據預測,4月上中旬,我市有三次降雨天氣過程,對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 陳 誠 翟 斌
4月份,我市小麥逐漸進入抽穗揚花和灌漿期。這一時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易受多種病蟲和干熱風危害,造成早衰而減產。
據預測,4月上中旬,我市有三次降雨天氣過程,對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非常有利。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我們務必要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狠抓小麥“一噴三防”, 把病蟲害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奪取今年小麥豐產豐收。
一、“一噴三防”的作用
小麥“一噴三防”是根據病蟲發生情況,科學選用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或微肥,各計各量,現配現用,混配噴霧,一噴多效,具有改善田間小氣候、防治病蟲、補肥護葉、預防干熱風、防止早衰、促進灌漿、增加粒重的作用,增產效果十分顯著。
二、“一噴三防”的施藥時間
1.小麥抽穗揚花期:這一時期是小麥赤霉病和吸漿蟲侵染危害的關鍵時期,防治的主要對象就是這兩種病蟲,兼治小麥銹病、白粉病、葉枯病和穗蚜。因此,施藥的時間要掌握在赤霉病侵染和吸漿蟲成蟲上穗產卵危害前,一般應在4月中旬末和4月下旬初。
特別要注意的是,天氣預報顯示,4月14日夜至19日白天的連陰降雨天氣對小麥赤霉病侵染危害非常有利。從
2.小麥灌漿期:這一時期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管理的中心是最大限度地延長上部葉片的功能,保穗護籽促灌漿,防治的主要對象是小麥銹病、白粉病、葉枯病和穗蚜,同時做好預防干熱風的準備,防止早衰。施藥的時間一般掌握在4月下旬末至5月上旬,控制在
三、“一噴三防”的方法
1.第一次噴藥:以防治小麥銹病、赤霉病、吸漿蟲為主要目的。每畝用12.5%烯唑醇4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毫升、98%磷酸二氫鉀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我市可能出現連續陰雨天氣,我們更要采取預防措施,提前打“保險藥”。烯唑醇等三唑類殺菌劑對小麥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兼治作用非常明顯,對控制赤霉病毒素污染,促進小麥健康生長、增強抗性、提高產量的效果明顯優于過去防治赤霉病使用的多菌靈。
可選用的藥劑有很多。殺菌劑可選用12.5%烯唑醇、20%戊唑醇、25%丙環唑、15%三唑酮等。赤霉病防治可選用氰烯菌酯和咪鮮胺等。殺蟲劑可選用10%吡蟲啉、4.5%高效氯氰菊酯、3%啶蟲脒等。葉面肥可選用尿素、磷酸二氫鉀等。
2.第二次噴藥:以防治小麥銹病、白粉病、葉枯病、穗蚜和預防干熱風為主要目的。每畝用12.5%烯唑醇40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毫升、98%磷酸二氫鉀
四、“一噴三防”應注意的問題
1.在購藥時,一定要到正規門店選購,查驗“三證”,拒絕使用所謂改進型、復方類藥劑,以免影響防治效果。
2.嚴禁使用高劇毒、高殘留農藥和復配品種,以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及防治效果。
3.混配施藥時,要在透明容器中用少量水把選用的藥劑混配化開觀察,不能出現分層、沉淀、結晶或絮狀物,把好藥劑能否混配的最后一關。
4.科學用藥、兌水充足、均勻噴霧。認真清洗施藥器械,防止殘留在噴霧器內的少量除草劑藥液產生藥害。嚴禁隨意加大藥量、肥量,以免藥液濃度過高,造成肥害、藥害。按照“二次稀釋”的要求,先用少量水按用量化開后,再倒入施藥器械內攪拌均勻。用水量一定要足,常規噴霧兌水量40~50公斤,彌霧、靜電噴霧兌水15~20公斤;否則防效將顯著下降。噴霧時,盡量做到無縫隙覆蓋,避免出現“鋸齒狀”漏噴。
5.田間噴藥要選在早晨或下午無露水情況下進行,噴藥后6小時內如遇雨,雨后應補噴。
6.要嚴格遵守農藥使用安全操作規程,做好人員防護,以防中毒。 (作者單位:駐馬店市植保植檢站)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