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摘要: 鮑秋仁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千百年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直與貧窮、卑微相伴,處于社會的底層,從來就沒有體面過。農民收入較少,勞動條件差,加上社會保障水平低和“城里人”有明顯差別
鮑秋仁
農業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千百年來,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一直與貧窮、卑微相伴,處于社會的底層,從來就沒有體面過。農民收入較少,勞動條件差,加上社會保障水平低和“城里人”有明顯差別,“農民”、“農民工”等甚至成為“貶義詞”。2013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體現出黨中央濃濃的民本情懷,體現了黨中央解決三農的新思路。
2014年初,中央、省委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以后,市農機局迅速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如何保證種糧農民有利可圖、如何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和培養職業農民等問題,認真謀劃發展新思路、新方法,凝心聚力,務求實效,多措并舉,通過富裕農民、培訓農民、扶持農民,努力實現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美好愿景。
一、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
截至2013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450.9萬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大馬力、多功能、高性能等綜合農業機械增長進一步加快,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00372臺,較上年增長3.27%;80馬力以上的拖拉機12694臺,比上年增長12.4%;聯合收獲機25132臺,比上年增長13.62%;玉米聯合收獲機5658臺,比上年增長25.4%;花生收獲機48123臺,比上年增長31.19%;秸稈還田機21504臺,新增1234臺。農機化作業水平不斷提高,2013年全市機耕水平為99.8%,做到了應耕盡耕;機播水平為99.9%。玉米、花生機收和秸稈還田也取得重大突破,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5.1%。
今年,市農機局已爭取國家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9507萬元。全市農機系統緊緊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總體目標,統籌發展全局,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突出工作重點,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補貼政策科學高效、規范廉潔實施,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國家的強農富農惠農政策,讓更多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走入農民家中。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的提高,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把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把農業從傳統的生產方式中解放出來,把農民從高強度的勞作中解放出來,為夯實農業基礎、補齊農業現代化短板,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為四化同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深入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建設,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
貧窮是維系不了長久體面的。體面不體面,關鍵還是看收入。沒有豐富的物質基礎作保障,農民很難有體面。2013年,全市農機服務總收入59.1億元,較上年增加7.52億元,位居全省第一。跨區作業面積3600萬畝,比上年增長18.5%,在全省遙遙領先,并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其中,跨區機收面積2655.1萬畝、跨區機耕面積506.5萬畝和跨區機播面積280.6萬畝。
今年,全市各縣區農機局要在做好重要農時農機生產作業的同時,繼續認真組織好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跨區作業,不斷拓展農機跨區作業領域、范圍和規模,持續叫響“天中麥客,收獲中國”這一品牌,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全市農機系統以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為重點,不斷加大新型農機服務主體的培育力度。以深入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創建活動為抓手,實行部省共建、市縣主抓、協同推進機制,切實扭轉以要資金、要項目為主的辦社宗旨,由以往輸血型辦社向造血型辦社方向轉變,堅決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要強化區域意識,多在高產糧田示范區、交通便利的省國道附近興建,通過各方努力,把它打造成亮點、閃光點,成為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平臺。各地農機專業合作社要大力推進訂單作業、土地托管、土地承包服務模式,由以前主要提供社會化服務為主向提供服務與經營農業并重轉變。通過土地的適當規模性經營,提高農機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收益,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和糧食增產同步。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立足農業謀發展,多種經營增效益”,在服務糧食生產的同時,發展農資供應、糧食收儲、農產品加工等,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經營效益。
三、加大農機新技術培訓力度,打造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市各級農機系統要因地制宜,結合各自的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國農機化教育培訓“十二五”規劃》,堅持育人為本,認真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的各類農機教育培訓資源,加強同有關部門的配合,充分發揮農機校、農機安全監理所、農機技術推廣站3個基層單位的作用,通過開展“陽光工程”、“雨露工程”、“金藍領計劃”、“政企聯動”、職業技能培訓等,認真組織農機化教育培訓活動,加大對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機維修師資的培訓力度,培養出一批高技能農機使用和維修人才,著力提升農民包括農機手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精神,與促進農民轉移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鼓勵農民發展民營經濟,特別是鼓勵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多種經營,盡快把生產型農民、務工型農民向經營型農民轉變,把農民由勞動收入為主向資產型、經營型收入轉變,努力走出一條讓廣大農民特別是農機大戶、農機手通過誠實勞動、艱苦創業得到更多實惠的創業發展之路,加快他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四、建設美麗新農村,農機大有可為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目前,農村環境和農業污染問題日益突出,農村環境保護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防止秸稈焚燒對空氣的污染,全市農機系統要連續不斷地通過宣傳發動、政策推動、措施拉動、項目帶動,推進農機補貼重點向還田機械傾斜,著力加大作物秸稈還田力度。2013年,全市共完成玉米秸稈還田602萬畝,比去年573.8萬畝增長4.91%,秸稈還田率達到77.9%。同時,市農機局認真落實與昊華駿化集團簽訂的小麥、玉米秸稈收儲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合作互補,共同推進,減少秸稈焚燒,全力支持我市的秸稈禁燒工作,進一步探索我市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新途徑,變廢為寶,造福于民,為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保持村容整潔,促進農村環境的改善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全市農機系統要把讓農民的糧袋子、錢袋子鼓起來和各地正在如火如荼開展的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立足本地實際,堅決落實黨中央的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實踐中去,積極配合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開展文明社區創建活動,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信息、送文化、送精神食糧下鄉等活動,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提高農民的生活情趣,讓廣大農民達到物質、精神雙重富裕,努力建設“強、富、美”的新農村。(作者系市農機局黨委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