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土地流轉模式 拿著工資干農活
摘要: 鮑棚村民當上“產業農民”創新土地流轉模式 拿著工資干農活□晚報記者 劉 鵬 滑清泉 陳軍超本報訊 像工人一樣上下班、拿工資,干的還是農活!昨天,經過培訓,確山縣竹溝鎮鮑棚村50多歲的
鮑棚村民當上“產業農民”
創新土地流轉模式 拿著工資干農活
□晚報記者 劉 鵬 滑清泉 陳軍超
本報訊 像工人一樣上下班、拿工資,干的還是農活!昨天,經過培訓,確山縣竹溝鎮鮑棚村50多歲的王新場在祖祖輩輩生活的小山村“上崗”養牛。
“一個月工資1300元,干好了還有獎金。”王新場樂呵呵地說,和他一批培訓的村民都陸續上班了:有養豬、養牛的,有種蔬菜、中草藥的……
村民陳漢鐸上班一年多了,工作是種煙葉。因為懂技術,他一個月工資2000多元。問及去年獎金,他說:“在五位數到六位數之間吧。”
去年12月,中欣農業產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葛國強在接受中央電視臺《奮斗》欄目主持人阿丘采訪時,給鮑棚村村民起了個新名字“產業農民”。 他認為,公司與鮑棚村村民合作創新了土地流轉模式。
中欣農業產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農業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企業。2012年6月,該公司與鮑棚村村民簽訂協議:鮑棚村11.8平方公里土地交給公司經營,公司每年給每一位村民發3600元生活費,并逐步增長,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就地安排就業。
公司分三期總投資15.6億元,建設別墅、幼兒園、中小學、醫院、超市、養老服務中心、貧困戶安置房等一應俱全的新型農村社區,打造集生態農業、景觀園林、休閑觀光旅游、生態養老等于一體的現代化鮑棚生態農業產業園。
位于伏牛山系淺山區的鮑棚村,曾是“河南省重點扶貧村”,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比兩年前翻了一番 。鮑棚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平告訴記者,通過房屋置換、公司補助等形式,絕大多數村民幾乎不出錢就可以住別墅。3年內,全村勞動力可全部在產業園實現就業,就業村民由公司辦理養老、醫療等保險。“到時候,俺村的老百姓就完全變樣啦!”李國平興奮地說。
不僅僅是拿工資、住別墅,鮑棚村村民正“變身”成為擁有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技術的勞動者。
陳漢鐸至今還參加公司開辦的“農民夜校”, 邊工作邊接受培訓。他是首批50名在產業園上班的村民之一。“盡管種了幾十年的煙葉,但聽了專家的課才知道什么是科學種田。”陳漢鐸頗有感觸地說。
截至今年2月,根據自愿報名、自選崗位原則,鮑棚村已有300余名村民接受了公司組織的不同工種的集中免費培訓,有些上崗的農民還被派到外地帶薪“充電”,而這樣的培訓還會持續下去。
21歲的村民魏山甫今年不再外出打工,到產業園上班了。他說:“這樣的農民俺愿意當。等俺娶了媳婦,她也肯定愿意當!”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