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高標準糧田建設探秘
摘要: 邁上糧食生產新高度——西平縣高標準糧田建設探秘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田春雨隆冬時節,筆者走進西平縣二郎鄉高標準糧田建設示范區。筆者看到,在暖暖的陽光照射下,田塊方正連片,水泥路寬闊筆直,溝
邁上糧食生產新高度
——西平縣高標準糧田建設探秘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田春雨
隆冬時節,筆者走進西平縣二郎鄉高標準糧田建設示范區。筆者看到,在暖暖的陽光照射下,田塊方正連片,水泥路寬闊筆直,溝渠井電設施齊全,田間的麥苗生機勃勃。
搶抓機遇,打造高標準糧田樣板
西平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十五”小麥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核心實驗區和重點示范縣,被譽為“中原糧倉”。但與全省其他產糧大縣相比,該縣耕地面積小,總產不占優勢。如何提升糧食生產水平,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貢獻?
“我們要抓住被定為全省24個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的這個機遇,大力開展高標準糧田建設,狠抓集中連片規模開發,以優質高產高效的大戰略再塑糧食生產新高度。”西平縣委書記張金泉如是說。
為發揮項目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生產條件好的優勢,西平縣狠抓集中連片規模開發,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該縣每年還從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獎勵資金中,拿出2000多萬元用于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如今,二郎等4個鄉鎮連成一片的首個15萬畝高標準糧田建設示范區已初具規模,形成一個新的糧食高產區,正成為全省高標準糧田建設的樣板工程。老王坡滯洪區、盆堯鎮15萬畝小麥高產創建方正在建設中。
科技保障,支撐糧食產量再提高
筆者在二郎鄉張堯村看到,通過高標準糧田建設,路、井、渠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提升,每30畝地就建有一眼水井,農民刷卡就能澆地。
除了路、井、渠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一些為農業服務的新“玩意兒”也出現在高標準糧田里。該縣氣象局正在二郎鄉的農田里建造一座小型氣象站,可實時監測田里的溫度、雨量、墑情等信息,氣象站旁邊已掛起一塊LED顯示屏,發布各類農業信息。氣象站還安裝了攝像頭,可遠程監控田里莊稼的生長情況,地里的小麥長了蟲子,坐在辦公室里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在硬件設施逐步完善的同時,該縣農技部門加大科技扶持力度,為高產穩產提供科技保障。“農戶自己打藥滅蟲,一般要五六遍,效果還不明顯。”該縣植保站站長楊新志說,“高標準糧田由縣植保站組織實施統防統治、科學滅蟲,用三遍藥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畝均提高產量一二百斤沒問題。”
增產增收,高標準糧田惠農民
“高標準糧田確實高!”種了一輩子地的二郎鄉張堯村農民李祥國告訴筆者,“過去一畝地也就能收個五六百斤小麥,現在畝產都在1000斤以上。高標準糧田的麥子品質好,去年一斤小麥的價格比市場價高出1角多錢。”
2013年,在遭遇持續高溫干旱天氣的影響下,西平縣高標準糧田項目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全縣糧食總產量達89.88萬噸,同比增長了1.19%,實現糧食產量“十連增”。高標準糧田項目區小麥平均畝產547.4公斤,玉米平均畝產545.6公斤,全年糧食畝產量達1093公斤,全部實現超噸糧。
“西平這片有著嫘祖故里之稱的金色沃野,正在高擎科學發展大旗,以智慧和汗水描繪一幅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的壯麗畫卷。”西平縣委副書記、縣長聶曉光信心滿懷。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