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賀枝 大棚種西瓜 一年摘六茬
摘要: 記者 楊曉暉今年,很多瓜農都大呼賠錢,瓜賤傷農。但第一年種西瓜的西平縣重渠鄉重渠村農民陳賀枝,卻賺了個缽滿盆盈。“我今年種這150畝大棚西瓜,可以采摘6茬瓜,畝產1萬公斤,賺了大錢。”她一邊
記者 楊曉暉
今年,很多瓜農都大呼賠錢,瓜賤傷農。但第一年種西瓜的西平縣重渠鄉重渠村農民陳賀枝,卻賺了個缽滿盆盈。“我今年種這150畝大棚西瓜,可以采摘6茬瓜,畝產1萬公斤,賺了大錢。”她一邊在地頭賣瓜,一邊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在掛滿汗珠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陳賀枝原來在市區做水果生意,順便銷售西瓜。她發現新疆產的“8424”西瓜皮薄、瓤沙、甜味特濃,價格比其他品種的西瓜高一倍,由于賣得多,便萌生了建塑料大棚模擬新疆氣候在當地種植“8424”西瓜的念頭。她專程到新疆哈密考察西瓜種植,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走訪學習,初步掌握了“8424”西瓜的品種特性、生長習性和種植技術。2012年秋,她帶著多方籌集的近百萬元資金回到老家西平縣,在交通便利、水利條件好的焦莊鄉大王莊村租地150畝,建立了駐馬店豫園果蔬基地,并注冊成立了有40多戶社員的豫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
陳賀枝根據“8424”西瓜的生長習性,利用塑料大棚人工調控溫度和干濕度,創造適合其生長的田間小氣候。同時,采用穴盤育苗、無土栽培、三膜覆蓋和節水灌溉等先進技術,今年春節前下種育苗,正月十五后移栽至大棚,5月初,第一茬瓜采摘上市。由于上市早、瓜味好,省內外瓜販和超市競相到瓜田采購,批發價每公斤4元還供不應求,一茬瓜就收回了成本。第一茬瓜收摘后,給瓜田施肥澆水,再結下一茬瓜。第二茬瓜于5月下旬上市,平均畝產2500公斤,每公斤批發價仍高達4元。第三茬瓜于6月中旬上市,雖然產量略有下降,但價格每公斤仍保持在3元以上。第四茬瓜和“大路瓜”同時上市。當市場瓜價降到每公斤0.6元時,陳賀枝的精品西瓜每公斤批發價還不低于2元。第五茬瓜上市時間是8月下旬,這時,“大路瓜”已采摘完畢,瓜價急劇上漲。她的精品西瓜批發價又迅速回升到每公斤3元以上。到第六茬瓜上市時,正趕上國慶節,收益會更加可觀。
陳賀枝第一年試種大棚西瓜就賺了大錢的消息,迅速傳遍了西平縣及周邊縣市,很多人上門考察和請教,打算明年也發展大棚西瓜,并申請加入豫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陳賀枝總是熱情接待,免費提供技術資料,她說:“一個人賺錢再多也沒有意思。只要有人不怕苦、不怕累,愿意種大棚西瓜,我都會盡力幫忙和大家一起種瓜賺錢。”
目前,陳賀枝已經和西平、遂平、上蔡、驛城區等縣區的幾十位農民達成合作意向,計劃明年為他們提供種子、技術和銷路,幫助他們種大棚西瓜。她還打算對自己的豫園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進一步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擴大專業合作社的規模,帶動更多的社員發展大棚西瓜,爭取在3年內,“8424”大棚西瓜的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讓種植大棚西瓜成為更多農民的掙錢門路。當然,她也期盼能得到政府和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能夠讓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步子邁得更大點、走得更快點。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