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經濟促民富
摘要: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8月1日,在西平縣焦莊鄉金剛村,村民郭獻奎正在蔬菜大棚內察看禮品西瓜的長勢。郭獻奎喜滋滋地告訴筆者,在禮品西瓜收獲之后,準備再種上今冬明春上市的“豐香”草莓,讓土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金剛村是西平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特色經濟的成功樣本。近年來,西平縣把發展特色經濟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培育出優質小麥、中草藥、無公害蔬菜、煙葉、食用菌、綠色生豬、長毛兔等效益型特色經濟,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引領農民走上富裕之路。
優化結構 發展區域經濟
傳統的農產品競爭力弱、效益低,農民增收緩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做大做強農業經濟,成為一個新的課題。西平縣充分利用本地資源,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布局合理、突出特色的原則,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富民工程建設,培植優質高效的特色農業生產基地。
“在農業結構調整中,我們的角色定位是當好宏觀調控員、市場導入員和生產服務員,堅決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確保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西平縣委書記張金泉說。
根據農民的種養習慣、地理氣候條件、區域產業特點和市場需求,西平縣在發展100余萬畝優質糧的基礎上,選取了中草藥、無公害蔬菜、煙葉、食用菌、綠色生豬、長毛兔等特色農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產業。
為了盡快形成特色經濟板塊,該縣對特色產業項目進行了合理劃分,明確了環城、宋集、重渠食用菌,師靈、權寨煙葉,盆堯無公害蔬菜,譚店中草藥的區域化布局,使特色農業領域呈現五彩繽紛的結構調整新局面。
準確的市場定位、合理的區域布局、優質高效的服務,使西平縣的特色農業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目前,全縣涌現種植、養殖、加工專業戶2.8萬戶,專業村110多個,專業基地18個。
培育龍頭 拉長產業鏈條
立足資源優勢,培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化市場,把農業產業化的鏈條拉長,是西平特色農業發展的又一著力點。
依托糧食資源優勢,該縣用工業化的理念來發展特色農業經濟,積極引導和扶持特色農業精深加工,培育了一加一面業、魯洲集團、新益面粉等名牌特色農業龍頭企業,在信貸扶持、稅費優惠、財政支持、用地優先等方面提供扶持,幫助企業購買先進設備,引進先進經營理念,實行股份制合作經營,增強輻射帶動能力。
130萬頭綠色生豬、280萬只毛肉兔、915萬只家禽……畜牧業已成為西平縣農民發家致富的支柱產業。西平因畜揚名:“
創新機制 帶動產業升級
“去年是俺單獨干,只建了一座蔬菜大棚,從種、管到收、賣,忙得不可開交。今年,俺加入了專業合作社,又新建了2座蔬菜大棚,種植的品種也從當初的黃瓜、西紅柿發展到現在的豆角、西葫蘆等品種,啥負擔也沒有,錢還沒少賺。”日前,西平縣盆堯鎮的蔬菜種植戶蔣新昌談起入社帶來的好處時激動地說。
眼下,在西平縣像蔣新昌這樣的農民,只要加入專業合作社就可以享受從供應、技術、管理到銷售的服務,不僅解決了“單打獨斗”辦不了的事情,也為農民致富奔小康增添了希望。
近年來,西平縣立足本地資源、產業、市場需求和農民的需要,采取政策驅動、典型帶動、創新服務、強化管理等措施,大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推廣了統一購進農資、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技術服務和統一收購銷售的“四統一”服務模式,為農民提供全方位的產前、產中、產后配套服務。
一個合作社帶動的是一個特色產業。目前,該縣農民在政府的引導下“化零為整”,自發組建了150家專業合作社,涉及種植、飼養等十多個行業,入社農戶達9178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15.77%,入社群眾年戶均增收1400元。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