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秸稈變成“香餑餑”
摘要: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牛齊瑞)近日,筆者來到西平縣老王坡農場,看到農民正忙著把大豆秸稈裝車運走,前些年被人丟棄的秸稈,如今卻成了當地菇農爭相搶走的“香餑餑”。眼下,老王坡農場萬畝大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牛齊瑞)近日,筆者來到西平縣老王坡農場,看到農民正忙著把大豆秸稈裝車運走,前些年被人丟棄的秸稈,如今卻成了當地菇農爭相搶走的“香餑餑”。
眼下,老王坡農場萬畝大豆已收割完畢,很多村民陸續將散落在田間地頭的秸稈裝車。過去被人丟棄、無處堆放的大豆秸稈,在種植金針菇的菇農眼里可是個能生錢的“寶貝”。
高占峰是西平縣重渠鄉敬莊村人,該村是遠近聞名的金針菇種植專業村,村民們大都靠種植金針菇走上了致富路。老高告訴筆者,以前村里都是用玉米芯和棉子殼做培養料裝袋種植金針菇,由于近兩年棉子殼的價格持續上漲,無形中增加了生產成本,菇農們迫切期望用廉價的物料來代替原有的棉子殼進行食用菌生產。經過該縣組織相關專家開展技術攻關,研究發明了用大豆秸稈取代棉子殼做輔料的生產技術,并得到推廣應用。曾經無人問津的大豆秸稈隨之成為生產金針菇、雞腿菇的上等原料,成為菇農搶手的“香餑餑”。蘑菇生產將玉米芯、大豆秸稈等大量廢棄物變廢為寶,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護了環境。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