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技專家提醒 扭轉早收習慣 適時收獲
摘要: 眼下,我市秋農作物逐漸進入收獲期,為幫助廣大農民群眾搞好三秋生產,記者就秋作物收獲中需注意的一些問題采訪了市農技站有關專家。專家指出,我市廣大農民群眾普遍有秋糧早收的習慣,一般偏早7~10天,既影響
眼下,我市秋農作物逐漸進入收獲期,為幫助廣大農民群眾搞好三秋生產,記者就秋作物收獲中需注意的一些問題采訪了市農技站有關專家。
專家指出,我市廣大農民群眾普遍有秋糧早收的習慣,一般偏早7~10天,既影響秋糧產量的提高,又降低了品質。特別是玉米,早收一天,每畝要減產
適時收獲是一項既不增加投入,又能提高產量、改善品質,還不影響小麥播種的增產增效技術。因此,專家提醒廣大農民群眾,一定要改變早收的不良習慣,適時進行收獲。玉米成熟后不存在養分向莖稈倒流的問題,只要不影響小麥播種,收獲越晚越好。玉米成熟標志是籽粒乳線消失,也就是玉米授粉后45~50天進行收獲,或在玉米苞葉變黃后7~10天進行收獲。大豆在落葉后,搖動植株出現“鈴聲”時進行收獲,堆放2~3天再進行脫粒。花生植株衰老、葉片變黃、下部葉脫落,莢果飽滿、果殼網紋清晰、種皮發紅進行收獲。芝麻植株基部2~3個果節蒴果微裂進行收獲。水稻在三分之二以上的谷粒變黃后進行收獲。紅薯可根據不同用途,在不影響種麥的原則下,盡量晚收,使薯塊充分膨大,提高產量。 (楊曉暉)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