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和諧文化滿城鄉
摘要: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城區廣場上,市民在習習風中欣賞歌舞;文化茶館里,農民自娛自樂;婚嫁典禮上,民間藝人在說唱中傳播新風……走進西平城鄉,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西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城區廣場上,市民在習習風中欣賞歌舞;文化茶館里,農民自娛自樂;婚嫁典禮上,民間藝人在說唱中傳播新風……走進西平城鄉,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西平縣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是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和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近年來,該縣從實際出發,準確定位,提出了建設文化名縣的目標。該縣2002年啟動的廣場文化月活動,已成為帶動全縣文化事業大發展的“發動機”。
自第一屆廣場文化月活動舉辦以來,西平的夏季就充滿了歌聲與笑語。每到晚上,納涼的市民齊聚廣場,專業演員、業余演員,應邀的、自愿的,紛紛上臺獻藝,把歡樂送給這座古老的城市。
目前,該縣共舉辦“頌歌獻給黨”、“勞動者之歌”、“我愛我的祖國”等主題廣場文化月活動80余場,排演節目近千個,觀眾50多萬人次。這些活動不但豐富了本縣群眾生活,還吸引了前來參賽或觀看演出的外地文藝愛好者2萬余人。
針對鄉村文化基礎設施薄弱、工作難開展的實際,該縣籌資對鄉鎮基層黨校、村文化大院等宣傳陣地的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目前,該縣新建20多個小康文化中心和130多個文化大院,實現了鄉鄉都有圖書館、村村都有圖書室。每逢節假日和農閑時節,男女老少走進文化大院,或下棋,或打羽毛球、乒乓球,或彈琴聽書,或聚在文藝宣傳隊周圍觀看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
“文化大院為農民營建了一方精神家園,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民素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西平縣委書記張金泉如是說。
近年,隨著人們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一些農民自發組建了“民間文工團”。在農活之余,他們根據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自編自演一些節目。
目前,該縣擁有民間文藝團體百余個,從事思想宣傳的一線人員有2000多人。無論是城鎮廣場,還是村鎮集市,戲劇、秧歌、舞蹈、曲藝、武術、銅樂、時裝表演等文化演出點隨處可見,處處洋溢著濃郁的群眾文化氣息。
該縣因勢利導,對“民間文工團”加強管理,使他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民間優秀文化傳承者的積極作用,既增加了農民藝人的收入,又活躍了群眾文化生活。
如今, 西平文化之花正愈開愈艷。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