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要以產業為基礎
摘要: 楊曉暉近日,筆者回到家鄉小鎮,看到偌大的集鎮只有稀稀落落幾家店鋪在營業,顧客更是少得可憐,“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一位老人解釋說。早在20世紀末,中央就提出了要建設小城
楊曉暉
近日,筆者回到家鄉小鎮,看到偌大的集鎮只有稀稀落落幾家店鋪在營業,顧客更是少得可憐,“人都出去打工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一位老人解釋說。
早在20世紀末,中央就提出了要建設小城鎮,同時也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如撤鄉設鎮、鼓勵發展農村第三產業等,但實際情況卻是有鎮無市、有市無商,效果并不理想,農村的大量剩余勞動力和部分農村人口還是一窩蜂涌向了城市。
今年,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未來5年城鎮化率由現在的47.5%提高到51.5%。城鎮化被人們比喻成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很多專家認為,在城鎮化率提高的同時,更要注重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內涵,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視質量。
筆者認為,建設小城鎮,政府部門必須要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把本地優勢產業作為承接產業轉移和推動農民創業的重要載體,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合理確定并努力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如山區可發展茶葉、林果業、旅游業、餐飲業,平原地區可發展特色養殖(種植)業或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同時,要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產品附加值,并加大資金扶持和技術培訓力度,拓展流通渠道,一旦產業形成一定規模,必然拉大產業鏈條,并帶動第三產業發展。此外,政府還要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活條件。隨著城鎮物質、文化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城鄉差距就會逐步縮小,農村剩余勞動力就不用舍近求遠往城市里擠。
人口集中只是城鎮化的表面特征,生產方式的變更才是城鎮化的內在動力。只有產業規模化、土地使用集約化、產業配套本地化,通過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發展,才能加快城鎮化步伐。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