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三農 打牢基礎
摘要: ——對去年我市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狀況的調查馬志剛 井丹丹2010年,全市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把強化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作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農村小康社會
——對去年我市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狀況的調查
馬志剛 井丹丹
2010年,全市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把強化農村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作為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具體措施來抓。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力發展節水旱作農業,實施科技興農戰略,搞好農用生產資料供應,提高農業電氣化、化學化、機械化水平,收到了顯著成效,全市農業生產條件日臻完善,抗災能力明顯增強,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一、農業生產條件的現狀
(一)農田水利建設進展顯著,抗災能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全市上下積極貫徹各項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政策、措施,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積極增加投資、投工,修復水毀工程,平田整地,打井修渠,開辟新水源,農田灌溉條件得到明顯改善。2010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積累計達815.15萬畝,與上年相比增長2.96%。旱澇保收面積累計達671.45萬畝,比上年增加24.09萬畝,增長3.72%;節水灌溉面積79.17萬畝,比上年增加28.61萬畝,增長56.57%;機電排灌面積達723.9萬畝,比上年增加8.43萬畝,增長1.18%。年末擁有已配套灌溉機電井14.88萬眼,比上年增加3307眼。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03.89萬畝。灌溉條件的明顯改善,為農業的穩定增產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二)農業生產資料投入持續增加。2010年,全市農村用電量、農用化肥、農用地膜、農藥使用量持續增加。全市農村用電量達156060.30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加7764.60萬千瓦小時,增長5.24%;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量)達69.14萬噸,增加2.41萬噸,增長3.61%;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達10877噸,增加340噸,增長3.23%;農藥使用量達6110噸,增加183噸,增加3.09%;農用柴油使用量達9.24萬噸,比上年增長4.42%。農業化學化和電氣化程度的明顯提高,在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穩定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農業機械化水平穩步提升。2010年,全市農機市場繁榮,農機具銷售增加,農村農機擁有量、總動力保持增長態勢。2010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1326.94萬千瓦,比上年增加55.46萬千瓦,增長4.36%。其中,柴油機動力1256.83萬千瓦,汽油機動力10.41萬千瓦,電動機動力59.70萬千瓦,分別比上年增長4.04%、39.59%和6.57%。農用運輸車達11.02萬輛,比上年增加0.39萬輛,增長3.69%;拖拉機擁有量達61.15萬臺,比上年增加0.19萬臺,增長0.31%,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7.86萬臺;與拖拉機配套的農機具達到159.95萬部,比上年增長2.36%。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減少了農業勞動力的投入,促進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農業勞動力向非農行業的轉移。
(四)鄉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穩定。
2010年末,全市鄉村勞動力資源達555.26萬人,鄉村從業人員達483.16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284.71萬人,比2009年減少7.05萬人,減少2.42%,占從業人員的58.93%;第二產業從業人員112.57萬人,比2009年增加5.98萬人,增長5.61%,占從業人員的23.3%;第三產業從業人員85.88萬人,增加1.94萬人,增長2.31%,占從業人員的17.78%。總的看來是一產業占用勞動力下降,二、三產業從業勞動力上升,體現了我市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態勢。
(五) 農業科技迅速普及,科技水平明顯提高。多年來,一些先進農業技術得到迅速普及和推廣,科技在農業生產上臺階、上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日趨顯著。首先是農產品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據統計,全市“鄭麥
二、農業生產條件存在的差距與問題
2010年,全市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市農業生產條件的改善還是初步的,與保持建設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比還相差甚遠,長期以來沉積下的一些老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新的矛盾又在產生,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面臨嚴峻挑戰。
(一)農業機械與農業發展需求不相協調。首先表現在農業機械裝備結構不夠平衡。在全市農業機械保有量中,以種植業機具和產前、產中作業機具居多,多種經營和高效率、高效益、新型、技術型機具偏少。玉米、花生精量播種、機械收獲和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仍是全市農機化發展的薄弱環節。在機耕、機播和機收三項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指標中,機收水平還很低。其次表現在農機化服務領域較窄、農機服務的社會化程度較低。隨著大、中、小型農業機械在農村的迅速普及,農民迫切需要駕駛、維修等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目前,各地農村普遍存在著農業機械化重管理而輕服務,缺乏對農民進行駕駛技術、維修技術和安全意識的培訓和教育服務。這也是導致農村機械化水平提高后,交通事故、安全隱患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薄弱,抗災能力脆弱。目前,全市農田水利設施在建設和管理當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水利設施年久失修,老化嚴重。二是農田水利設施發展非常不均衡。一些偏遠山區丘陵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情況還是比較落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亟待加強。三是水庫、池塘、河道淤積嚴重,防洪、排澇灌溉、供水能力減弱。四是缺乏資金,投入不足。農村稅費改革后,由于地方財政困難,一些地方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資金短缺。五是管理體制不健全,保障能力下降。一些農田水利設施建成后,卻因維修無經費、產權不明晰及缺乏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影響,疏于管理,經營粗放,特別是一些小型水利工程長期以來處于無管理機構、無管理人員、無管理經費的“三無”狀態,導致部分設施毀壞嚴重。
對此,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必須立足實際,從思想上進一步深化認識,從宏觀上強化調控和引導,從投資上予以重點傾斜,從政策上給予鼓勵和支持,真正把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作為強化農業基礎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落到實處,從而促進全市農業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