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管理 控促結合 保證小麥安全越冬
摘要: 針對麥播以來我市氣溫偏高、降雨偏少這一情況,市農業專家提醒:分類管理 控促結合 保證小麥安全越冬記者 楊曉暉麥播以來,我市氣溫偏高,降雨偏少,苗情長勢復雜,就如何加強田間管理確保小麥安全越冬,12月9
針對麥播以來我市氣溫偏高、降雨偏少這一情況,市農業專家提醒:
分類管理 控促結合 保證小麥安全越冬
記者 楊曉暉
麥播以來,我市氣溫偏高,降雨偏少,苗情長勢復雜,就如何加強田間管理確保小麥安全越冬,12月9日,市農業局組織農技、種子、植保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并邀請市氣象局、市農科院的專家,先后深入遂平縣、確山縣和驛城區,實地察看麥田旱情、苗情,并召開了專家座談會。
專家們一致認為,今年我市小麥苗情整體好于常年,但是麥播以來氣象條件復雜:10月至12月8日,全市積溫868℃~966℃,較常年同期偏高41℃~150℃,除遂平外均為有資料以來最高值,其中10月份、11月份平均氣溫高于常年3℃,尤其是11月26日~12月5日,氣溫異常偏高4℃~6℃,為有資料以來同期最高值。10月份以來全市降水量僅5.0mm~19.7mm,與歷年同期相比,西平、上蔡、遂平為有資料以來最少值,其他各縣區為30年來最少值,70余天未出現全市性明顯降水過程,降水之少為歷年罕見。10月份~11月份全市日照時數350~398小時,較常年值偏多48~82小時。據氣象部門12月8日測定,全市10cm層次土壤旱情偏重,嚴重干旱地塊占20%。
專家們認真分析了當前小麥苗情,認為目前小麥苗情復雜,主要表現在:一是絕大部分麥田整地質量好、出苗整齊,適度的干旱雖然減緩了麥苗的生長量,同時也抑制了麥苗的旺長,麥苗生長發育正常,群體適宜,屬于壯苗;平均分蘗5個~6個,葉齡5葉或6葉一心,次生根10條左右。二是旋耕、秸稈還田、整地質量差、漏風漏水(如:砂漿土壤)的部分麥田,由于天氣好、氣溫高,土壤失墑快,干旱影響較大,旱情較重,表現為缺苗斷壟、葉色灰暗、葉片卷曲、次生根較少、分蘗缺位、群體不足。三是播種較晚,缺墑播種且播后沒及時澆蒙頭水的麥田,出苗較差,苗小苗弱,群體小,旱情重。四是播種偏早、播量較大且土質良好的麥田,雖然遭遇干旱,但旱情較輕,同時由于天氣晴好、氣溫高,麥苗生長量大,根系發達,長勢較旺,個別地塊甚至出現拔節現象。
針對當前小麥苗情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專家提出應堅持“促弱控旺穩壯”的原則,分類管理,控促結合,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一、因苗分類,科學澆水。(1)對旋耕、秸稈還田、整地質量差、漏風漏水(如砂漿土壤)的麥田和播種較晚、缺墑播種且播后沒及時澆蒙頭水的麥田,因干旱嚴重,急需抗旱澆水,要充分利用各種水利設施和抗旱機具,盡早對受旱麥田普澆一遍,促苗正常生長。(2)整地質量好、土壤墑情足、播種適時、土壤保水性能強的壯苗麥田,雖然天氣晴好有利于麥苗的快速生長發育,但干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麥苗的過量生長,此類麥田要遲緩澆水,以避免麥苗旺長。可于越冬前氣溫“夜凍晝消”時,澆好越冬水,既有利于提高土壤墑情,踏實土壤,保證麥苗安全越冬,又可起到冬水春用的作用。(3)播種偏早、播量較大且土質良好的旺長麥田,嚴禁再澆水,因為干旱有利于減緩麥苗的旺長,當務之急應采取措施控旺,預防越冬期麥苗遭受凍害。無論哪類麥田澆水時,要注意小水細澆、澆透、澆勻,澆后及時劃鋤松土,防止土壤板結裂縫傷苗。
二、耙耱、鎮壓控旺。因播種過早、播量偏大、前期肥水過量、群體過多等因素,造成旺長的麥田,可采取耙耱深中耕斷根、鎮壓等措施,減緩生長,控旺轉壯,預防凍害,實現壯苗越冬。
三、弱苗補肥。對底肥施用不足,群體偏小、麥苗瘦弱或有脫肥癥狀的麥田,可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5公斤~10公斤。
四、適時中耕。冬前要對各類麥田普遍進行中耕,旺苗麥田可深中耕,弱苗麥田要淺耕或劃鋤,避免傷根,尤其是在澆水后適時中耕,有利于保墑增溫,破除板結,滅除雜草,促根蘗健壯發育。
五、搞好病蟲草害防治。紅蜘蛛、蚜蟲危害較重的地塊,可選用殺蟲劑進行噴灑,根據紋枯病發生和麥苗旺長情況,可將防病、治蟲、控旺的藥劑混合做一次性噴灑,達到綜合防治的目的。雜草危害嚴重的麥田,可抓住當前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結合澆水適時進行麥田化除。同時,要加強麥田管護,嚴禁畜禽啃青。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