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優質高產的栽培技術
摘要: □ 孫培紅 花生是正陽縣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是全國珍珠豆型花生生產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產區,但當地一些農民對花生優質高產的栽培技術還有諸多欠缺之處,下面就花生優質高產的栽培技術談幾點經驗。一、
□ 孫培紅
花生是正陽縣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是全國珍珠豆型花生生產規模最大、最集中的產區,但當地一些農民對花生優質高產的栽培技術還有諸多欠缺之處,下面就花生優質高產的栽培技術談幾點經驗。
一、選用高產優質品種
花生要高產,選種是關鍵。優良品種對花生的增產作用很大,在中上等地力的田塊上宜選用生產潛力大、生育期長、高產優質的中熟多粒型花生良種,如紅花1號、豫花14、遠雜9102等。一般情況下,株數是決定產量的主導因素,主要受播種量、出苗率和成株率的影響。目前一般采用行距大于株距的播種方式,行距25cm~30cm,株距一般15cm~20cm。根據我市地理條件,一般大田播種密度為16.5萬株/畝,每穴2粒。播種深度一般應掌握“干不種深,濕不種淺,深淺一致”的原則,一般以5cm為宜,最深不超過8cm,最淺不少于3cm。過深氧氣少,過淺易落干,過深、過淺均不利于發芽出苗,影響第一側枝生長。因為花生最早結果的是側枝,過深子葉不出土,結果推遲,直接影響花生產量。
二、科學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是花生增產的主導因素,花生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其中氮、磷、鉀、鈣的吸收量很大,其余吸收量相對較少,但缺少任何一種,生長發育都受到影響。花生屬豆科作物,所吸收的氮一半以上來自根瘤菌固氮,一半左右來自土壤和施肥,其余元素幾乎全部來自土壤和施肥。因此,施肥是花生高產穩產的一項重要措施。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兩種,花生基肥一般以廄肥、堆肥、餅肥等有機肥為主,適當配合氮、磷、鉀等,基肥一般占總施肥量的70%~80%。根據我地種植習慣,主要以基肥為主,在土壤偏酸時應增施一定數量的石灰,土壤微量元素缺乏時可將微量元素和有機肥混合做基肥施入。在基肥量不足時,必須進行適量追肥,氮、磷、鉀、鈣等肥料的施用量應根據土壤營養水平、花生產量指標、肥料種類和肥料利用率來決定,一般用20%~30%的肥料做追肥。在我市主要是以根外追肥為主,特別是結莢期和飽果期。此外,微肥宜采用根外追肥,如硼酸、鉬酸銨、稀土等在苗期或花針期噴施,增產效果比較明顯。
三、培育壯苗和清棵
培育壯苗可以在苗期進行煉苗(也叫餓苗或蹲苗),就是在苗期控制水分,促進幼苗根系深扎,培育良好根系。充分發揮第一、第二側枝的增產作用,這項措施必須掌握分寸,一般在幼苗4片真葉時開始,以土壤干旱不危及植株正常的生理活動為度,即不出現反葉、卷葉現象為宜,水肥條件好的田塊才煉苗。對于弱苗要及時進行施肥和澆水。清棵是指花生齊苗后及時將埋在土中的兩片肥大的子葉清出地面。做法是結合第一次中耕,用小鋤將花生植株周圍的泥土扒開,使2片子葉露出土面,及早地促進第一、第二側枝健壯成長,增加花生產量。
四、及時防治病蟲害
搞好花生病蟲害的防治是保苗、保葉、高產、穩產、優質的重要措施。危害花生的病害有20多種,主要有花生青枯病、銹病、黑斑病、褐斑病等,目前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加強栽培管理、選育抗病品種、藥劑防治(如用百菌清、70%敵克松原粉5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700倍液、70%的甲基托布津于發病初期進行防治以及合理輪作;蟲害主要有蠐螬、螻蛄、地老虎、蚜蟲、薊馬等,播種時用3911和甲基異柳磷拌種。
五、化除化控
麥田早春3月5日(陽歷)以后,使用含有苯黃隆、卞嘧磺隆、噻芬磺隆成分的除草劑,進行麥田除草的地塊不能種植花生,以免藥害造成減產或絕收。花生齊苗后,雜草2~4葉期,每畝用12.5%吡氟禾草靈(蓋草能)乳油30毫升~40毫升或5%精喹禾靈乳油30毫升~40毫升兌水30公斤噴灑,防除禾本科雜草;用24%乳氟禾草靈乳油(克闊樂)3毫升~5毫升或10%乙羧氟草醚乳油15毫升~20毫升兌水30公斤噴灑,防除闊葉雜草。在防除闊葉雜草時要注意用藥安全,以防對花生生長產生影響。花生旺長地塊,當花生植株35厘米~40厘米時,可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每畝30~50克兌水40公斤~50公斤進行噴灑。(作者單位:正陽縣傅寨鄉農業服務中心)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