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更要“村內通”
摘要: 通訊員 盛德劭近日,筆者參加農村大走訪活動,群眾反映最多、呼聲最為強烈的是,很多自然村內的道路年久無人修,損壞嚴重,給廣大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困難。廣大村民渴盼,在實現行政村之間通柏油路、
通訊員 盛德劭
近日,筆者參加農村大走訪活動,群眾反映最多、呼聲最為強烈的是,很多自然村內的道路年久無人修,損壞嚴重,給廣大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很多困難。廣大村民渴盼,在實現行政村之間通柏油路、水泥路的同時,自然村內的道路有人管一管、修一修,讓村民出行方便。
筆者調查中發現,很多自然村內無有排水設施、道路無硬化,每逢下雨,村內的道路、胡同成了橫流的排水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造成村內道路沖毀嚴重,沆洼不平,積水成池,形成了雨天不能行人、晴天不能通車的“卡脖子”局面。由于村內的道路不通,一是造成很多村民在收獲季節打下的糧食往家中拉運困難,即使費勁將糧食運到家中,由于收購的商販車輛進村困難,就故意挑剔毛病壓價,糧食也賣不上好價錢。二是婚喪嫁娶難通車,村民辦事難。三是村民建房時建筑材料運不進村,建房施工難。如此種種,不能一一贅述,直接影響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全面建設。
造成村內“行路難”與“村村通”接不上軌的原因在于:一是農村一些基層干部忽略了自然村內的道路規劃、整修和管理。二是很多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有的負債嚴重,在多年取消農民義務工的情況下,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難組織力量整修村內道路。三是農村大多青壯年勞力常年外出務工、經商,留在家的是老人、婦女、孩子,他們無能力整修村內道路。
要改變自然村道路“行路難”的狀況,首先是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發展意識、為民服務意識,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上,而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其次,鄉、村組織要將村內的道路整修納入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擺上工作日程,統籌運作,有布置、有落實、有督查、有獎勵,循序漸進,定出效果。同時,鄉、村干部在實施“村村通”工作中要克服畏難情緒,樹立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俗話說:“只有想不到的事,沒有辦不成的事;提出問題,就等于解決問題的一半。”只要鄉、村組織能充分發揮戰斗作用,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集思廣益,大膽工作,自然村內“行路難”的問題就不難解決。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