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潮涌洼王村
摘要: 曹耀強一個有著“三難”(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三多”(偷雞摸狗的多、打公罵婆的多、上訪告狀的多)惡名的窮村、亂村,在“雙強”支書的帶領下,通過營造創業環境,培育創業文化,弘揚創業精神,掀起
曹耀強
一個有著“三難”(吃水難、上學難、行路難)、“三多”(偷雞摸狗的多、打公罵婆的多、上訪告狀的多)惡名的窮村、亂村,在“雙強”支書的帶領下,通過營造創業環境,培育創業文化,弘揚創業精神,掀起創業熱潮,10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河南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村”、“河南省文明村”、“河南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等榮譽蜚聲中原大地。這個村莊就是上蔡縣西洪鄉洼王村。
“脫貧靠創業,發展靠創業,和諧靠創業,創業創出了洼王新村?選”談起村里的創業史,村黨支部書記王孝忠感慨萬端。
創業支書與洼王精神
1998年3月,王孝忠全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他就著手解決群眾最關心的“三難”問題。為解決“用水難”,他懷揣干糧,四處奔波,苦口婆心,爭取到20萬元以工代賑資金。
修路時,為了節省資金,他和黨員動手挖泥排水,拉磚運料,不到20天,修通了全長2公里的環村路,架起了一座座新橋。2004年5月,他又多方奔走,籌集20萬元修路資金,把村內的3條主干道全部修成寬敞平整的柏油路,修通了洼王村至湖崗集2公里長的柏油路,連通了省道開龔路。從此,洼王人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的歷史。
由于歷史原因,洼王村一直沒有自己的學校,村里的孩子每天要跑到外村去上學。為了建起村小學,王孝忠和黨員、群眾一道自力更生,平場地、填水坑、架線路。由于資金不足,他又以個人的名義四處借貸,在一次借款途中出了車禍,造成他左胳膊嚴重骨折。可他一心想著建設中的學校,不顧醫生勸阻,堅持回到工地。兩個月內,一所8班規模的洼王小學投入使用。
要想富,得辦廠。王孝忠把目光瞄準榮光鞋業集團,他多次上門協商,要在洼王村辦分廠。有一次,為了見到集團負責人,他硬是在廠門口從早晨等到天黑,一口水都沒有顧上喝,感動了值班的同志,把這件事告訴了集團負責人。這位負責人當場決定到村里考察。2005年8月,投資250萬元的榮光鞋業集團制幫分廠在洼王村建成投產,安置村里250多名富余勞動力。村民王五井動情地說:“真想不到,這輩子還能在家門口掙錢。”后來,王孝忠靠誠信和堅韌,又與河南玉鑫塑編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引進了投資700萬元的塑料編織廠。
王孝忠和村“兩委”班子表現出的“敢闖敢試、拼搏進取、百折不回、務實苦干、甘愿吃虧”精神,成為洼王創業精神的內核。
洼王創業者群像
在創業文化的熏陶和創業精神的鼓舞下,洼王村涌現一批創業創富明星。
最窮戶成為養牛狀元。村民王彥北幾年前是村里最窮的一戶,妻子陳春英患有心臟病,無錢醫治,還是王孝忠拿自家賣糧的錢救了她的命。窮則思變。王彥北是個高中生,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他決定貸款搞養殖。經過摸索,他總結出一套科學的養殖方法。靠養殖,他家年收入近20萬元,不到兩年就還清了貸款,蓋起了新房,購買了拖拉機、三輪車,家用電器也一應俱全,過上了現代化的生活。
外出創業成種糧大戶。村民王華軒平時在鄉鄰眼里就是個精明人,他是洼王外出承包土地第一人。1983年,他攜妻帶子遠赴新疆包地種糧,經過滾動發展,承包土地穩定在3000畝以上,年收入超百萬元,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他創業有成不忘家鄉,每年春節回老家過年時,他都要到村敬老院看望五保老人,并給他們添置些新衣新被。
創業潮富裕了洼王村。如今的洼王,道路四通八達,村容干凈亮麗,群眾安居樂業;自來水家家通,沼氣池戶戶有,太陽能人人用;村辦企業機聲隆,敬老院里暖融融,小學校里飄書香。
激昂創業歌唱出了和諧新洼王!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