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農用上了新手機
摘要: 張全新耄耋老農叫蘇滿倉,是我農村老家的鄰居,今年83歲。老人因比我父親小幾歲,雖不同姓,但按村里輩分我管他叫叔。今年春天,滿倉叔突然打來電話:“沒啥事兒,我試試手機。對了,老樂山起廟會啦,兩臺大
張全新
耄耋老農叫蘇滿倉,是我農村老家的鄰居,今年83歲。老人因比我父親小幾歲,雖不同姓,但按村里輩分我管他叫叔。今年春天,滿倉叔突然打來電話:“沒啥事兒,我試試手機。對了,老樂山起廟會啦,兩臺大戲,熱鬧得很,回來看看呀!”
滿倉叔用上了手機,這在10多年前,恐怕連他自己做夢都想不到。記得上世紀90年代初,我剛買了部新手機回老家過年,滿倉叔來我家拜年,閑坐敘話間,我的手機突然響了,響聲把從沒見過手機的滿倉叔嚇了一跳。我接完電話他急忙問我,那是啥東西這么金貴,咋給電話一樣還能給外邊的人說話?我告訴他是手機,是沒有電線的電話,說著我將手機遞給他。滿倉叔一邊看一邊說,沒有電線也能通話,這說話的聲音是從哪里傳過來的?人真能啊!那時,滿倉叔的兩個兒子在外面上技校,又不在一個學校,路途遠,往返很不方便,要是有手機能時常聯系那該多好啊!于是,他自言自語地說,農民啥時能用上手機就好了。
如今,耄耋之年的滿倉叔真的用上了手機,實現了他多年的夢想。80多歲的老農用上手機,這在已富裕起來的廣大農村并不是稀罕的事兒,可對于滿倉叔來講,可是一件不尋常的事兒。滿倉叔是孤兒,是逃荒要飯吃百家飯長大的,解放后土改時分到了田地,還上過掃盲班,認識不少字,可孤身一人的滿倉叔一直沒能成家。上世紀60年代中期,經我父親多方撮合,同一位死去丈夫沒有生過孩子的寡婦成了家,40多歲喜得貴子,可日子過得并不富裕。改革開放初,生活還僅僅是解決溫飽,我每次回家他都問我,農民咋弄才能富裕?我告訴他,農民光勤勞還不行,勤勞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有技術又勤勞才能走上富裕路。后來,他的兩個兒子先后上技校,一個學電焊,一個學制冷,大概是我多次說要學技術的原因。
滿倉叔兩個學有技術的兒子很早就在外打工,先在家鄉給滿倉叔老兩口蓋了平房,后來又各自蓋了兩層小樓。早幾年,他家里裝上了電話,如今又買了部新手機,方便極了。早已是高級技師的兩個兒子,各自在工作的沿海城市買了房子、成了家,一個孫子和一個孫女也分別在當地上學,滿倉叔老兩口每年都去看望他們。今年春節,大兒子海濤開著私家車回來過年,小兒子海波說:“今年南方雪災路不好走,明年我也開著車回來。”如今,老人把承包的土地轉包給了別人,身板硬朗的滿倉叔整天樂呵呵的,逢人就一個勁兒地夸現在的世道好!
不久前,我回老家見到他問,咋不去看看孫子、孫女啊!他說,我和你嬸這才回來,大城市太吵住不習慣,還是農村清靜、空氣好。想孩子了打個電話,給見面差不多,方便著呢!我給他開玩笑說,可別舍不了您那三座房子啊,還是到大城市里享福去吧。滿倉叔聽了,眼睛笑成了一道線。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