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城區農機化發展的思考
摘要: 驛城區農機局局長 魏世芳 改革開放30年來,驛城區農業機械化事業歷經曲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變農村面貌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回顧總結30年農機化事
驛城區農機局局長 魏世芳
改革開放30年來,驛城區農業機械化事業歷經曲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在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變農村面貌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回顧總結30年農機化事業的發展歷程,我們有許多新的認識和經驗。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指出,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后,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三個“仍然”充分表明了我國目前“三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三個“最”表明了國家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給農機化的發展傳遞了新的信號。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區農機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預計到2008年底,全區農機總動力將達40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達2.44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2000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機具、玉米收獲機等主要農機產品保持了較高的增幅,小型拖拉機、小麥聯合收割機增速放緩,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全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9%,小麥收獲實現了機械化,玉米機收取得新突破,農業機械化水平進入中級階段,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農機服務業收入快速增長。農機作業、銷售、維修三大市場進一步完善,農機修理和供應網點95個,農機協會1個,農機專業合作社9個。全區農機固定資產總值達2.94億元,從事農機服務業人員530人,以跨區作業為主體的農機創收勢頭強勁。2008年,全年實現農機跨區作業收入5610萬元,農機服務總收入達1.28億元。新機具、新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帶動下,特別是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強力推動下,一大批先進適用的新機具、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大中型拖拉機、秸稈還田機、玉米聯合收割機、旋耕機得到普及應用,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較成熟的農田免耕保護性耕作技術。2008年,全區小麥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38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83%,玉米機械化秸稈還田面積34萬畝,占玉米種植面積的85%。農機安全監理規范化水平穩步提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得到了進一步貫徹落實,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力度逐步加大,農機技術檢驗、換發牌證工作扎實有效,農機安全監管工作深入開展,農機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2008年,全區農機年檢率占我區掛牌辦證實有數的80%以上,農機事故率繼續控制在1‰以下。
在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期待、新要求下,農機化的戰略地位將進一步增強,作用會更加凸顯。面臨新的歷史性機遇,要實現我區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爭取各級財政對農機化的投入,改善調整農機裝備結構。實踐證明,沒有良好的物資裝備,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不可能提高。30年來,農機化事業依靠國家補助和廣大農民的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資,使農機化水平從初級階段上升為中級階段。但是,我區的農機化水平與先進發達市、縣相比,還有差距,必須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增加對農機化的投入,進一步改善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裝備檔次。
推廣先進適用的各類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生產工具,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要采取試驗、示范等措施,促進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鼓勵和支持農機生產企業和個人根據不同的農機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研究開發先進適用安全高效的農業機械。當前,要著重加快玉米、花生、油菜等農作物重點作業環節的農機化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成果應用,加大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保護性耕作、高效植保技術等環保、增效農機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加快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積極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充分提高農機的利用率。農業生產的發展迫切需要農機作業生產組織形式的創新,必須提高農業機械的組織化程度,把以社會化服務為紐帶建立的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戶兩個經營主體有機結合,支持鼓勵農機大戶、農機服務組織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維修中心等新型農機服務主體,盡快形成適應現階段農業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新的生產關系,形成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融示范、推廣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新型農機服務機制,提高農業機械規模效應,充分提高農機的利用率,推動農機服務產業化進程。
健全農機安全網絡,加大對農機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推進農機化事業發展,安全是一個重要環節,建立安全教育體系,構筑一條區、鄉、村、戶的農機安全走廊,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致力于從源頭上抓起,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安全意識和法律觀念,提高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全面實施教育不漏人、監管不漏機。進一步強化對農機作業生產和鄉村道路的安全生產監管,嚴把農機駕駛操作人員準入關,嚴把農業機械年度檢驗關,全方位營造農機安全生產的社會氛圍。
提高綜合素質,切實加強農機隊伍建設。要實現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切實加強農機系統的自身建設,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務水平。建立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站所,提高系統干部職工思想政治水平、政策理論水平、科學文化水平、經營管理水平、專業技術水平和優質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政風行風建設,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清正廉潔、文明高效”的工作理念,爭創區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單位,為爭創文明系統奠定基礎。加強機關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創造條件,改善辦公設施,提高裝備水平,重視農機化信息宣傳和統計工作,明確分管領導,提高信息和統計報表的質量,構建快捷有效的農機服務平臺。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