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村富而思進帶來百業興
摘要: 本報訊(通訊員 董愛國 宋永亮)昔日貧窮落后的上蔡縣華陂鎮華南村如今步入了一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嶄新階段。步入華南村,寬敞潔凈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樓房、整齊劃一的綠化帶、定時開啟的
談起這一變化,村黨支部書記樊東亮高興地告訴筆者:“窮則思變,關鍵是我們牢牢抓住開啟思想解放這個總開關,找到了一條符合本村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實現科學發展、穩步發展、跨越發展。”
治安亂村、上訪大村是過去華南村的真實寫照。1997年,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確立了穩定農業、發展工業、拉動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經過3年努力,全村實現了種養加一起上、貿工農齊振興的經濟發展格局。在農業稅減免后村級運行困難的今天,華南村不僅還清了20多萬元的債務,而且集體收入有了大量增加,一躍成為市縣名副其實的經濟強村、小康村。富裕起來的華南村沒有在現有的成績面前故步自封,而是瞄準了“學華西、創一流”的更高目標。
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華南村經歷了一次次思想的變革。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擔挑經濟”到一個個拔地而起的私營企業,從“麥茬豆、豆茬麥”傳統農業種植到優質花木、生態畜禽養殖等高效標準化現代農業,從靠“統籌提留”過日子到座座現代化的集體企業,無不顯示出村“兩委”思想解放的歷程。樊東亮告訴筆者,思想解放度有多大,發展空間就有多大,守攤性、保守性思想觀念發展不了農村經濟,只有超前思維、放開膽子去做,才有可能實現經濟大發展。正是遵循這一思路,華南村闖出有自己特色的發展路子。自1997年以來,村黨支部率先在全市開展村“兩委”班子述職活動,組織群眾評議村“兩委”班子和村干部,通過評議,查找和解決制約發展、影響干群關系的各種思想、作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了“五破五立”、“十破十棄”等活動,通過活動開展,引導群眾破除小農意識和小富即安、小富即滿的思想觀念,自覺涌入經濟發展的大潮流中,干部群眾創業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做經濟發展的推動者。近年來,村“兩委”班子瞄準當地群眾傳統的種養技術,大力發展花木種植和生豬、鵝鴨、鴛鴦等特色養殖業,通過干部帶動、資金扶持,實施標準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特色種養業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全村花木、溫棚蔬菜種植面積達5000畝,有80%的農戶從事特色種植、養殖業。為增加農民收入,村里組織成立了獨具特色的專業協會,為群眾開辟增收的“綠色通道”,生態鵝鴨、鴛鴦銷往北京、武漢等各大城市的著名超市,綠色生豬直供上海灘。針對集體經濟匱乏的實際,村“兩委”多方籌集資金,先后建起了面粉廠、預制廠等5家村辦企業,有2000多名農民不離土、不離田當上了農民工,年人均收入達1萬元。
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推進新農村建設,富裕起來的華南村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公益事業和改善群眾的生活條件上。近年來,在不增加群眾一分錢負擔的情況下,村里投資60萬元建起了教學樓,修通了柏油路,實行了“一池三改”,家家戶戶實現了通水、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過上了令人艷羨的城市般生活。用先進的文化影響群眾、感召群眾。華南村投資10多萬元,建起了設施齊全的文化大院,建立了圖書閱覽室、黨員活動室、老年之家,組建了兩支由群眾自發參加的文藝宣傳隊,定期向群眾宣傳政策,進行文藝演出,豐富了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以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三進三爭”活動為載體,該村每年還開展文明家庭、文明農戶以及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樹立了新風,弘揚了正氣,促進了社會和諧。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