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三農 新農村

喜看平輿農民的幸福生活

2014-05-08 12:18 來源:駐馬店日報 責任編輯:lidong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記者 岳長新 萬青峰 通訊員 趙 哲 近日,筆者在平輿縣廣大農村走訪時了解到,無論是村民的經濟收入、支出和思想轉變,還是鄉村設施建設、文化知識建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好政策帶來新變化

記者  岳長新  萬青峰  通訊員  趙  哲

    近日,筆者在平輿縣廣大農村走訪時了解到,無論是村民的經濟收入、支出和思想轉變,還是鄉村設施建設、文化知識建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好政策帶來新變化

“出門就是水泥路,農戶用上自來水,農民做飯無炊煙,超市建到家門口,科技走進百姓家,實惠農民笑開顏……”在平輿縣李屯鄉前崗村文化大院,前崗村新農村藝術團正在排演節目,20多位老人穿戴一新,邊打快板邊宣傳黨的富民好政策。

“村里的變化,是俺幾輩人的夢想,今天實現了。前年,村民自發成立了新農村藝術團,每到喜慶日就唱唱村里的新變化,唱唱對黨的感謝之情。”前崗村新農村藝術團團長劉志啟興奮地說,“近年來,黨和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新農村建設惠民政策:取消農業稅,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全面推行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普遍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這一系列惠農政策使廣大農民直接感受到黨和國家對農民的關心,直接體會到和諧社會的美好生活。”

談起現在農村年輕人的穿著,在南方打工剛回村的陳兵很有興致。陳兵說:“以前農村大部分人窮,哪有錢打扮。如今,俺也能跟城里人一樣打工掙錢,為啥不把自己打扮得精神一點呢!”筆者了解到,陳兵在上海一家皮革服裝廠上班,每個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新婚的妻子也在廠里上班,一個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雖然他們平時生活很節儉,但隨著收入的提高,對穿著也講究起來。

30年前,前崗村村民陳立結婚時,家中只有一張木床、一張木桌和一個自己做的木衣柜;30年后,他家不僅有了彩電、席夢思,還裝上了空調,用上了冰箱。“以前,村里有人說俺買這些東西是奢侈品,有彩電看就行了,現在村民買這兩大件的也越來越多了。”陳立說,去年,他把家中的電扇換成了空調。“夏天,躺在房中,開著空調,看著電視,心里那個美啊?選”筆者在陳立家中看到,各種家用電器齊全。

“雨天似膠,晴天如刀,走路閃腰,騎車摔跤。”提及“村村通”工程,67歲的村民張敬業告訴筆者,過去,前崗村雖然離縣城有10多公里,但產品運輸極不方便,機動三輪車一年要換幾次輪胎。現在,實行“村村通”工程后,一個小時可跑城里一個來回。

“現在俺村農民趕集都是去縣城。這不,俺剛去了一趟,一來一回還不到兩個小時。”采訪時,剛從縣城趕集回來的劉花榮對筆者說,“如今,農村生活最大的變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車,就連田間地頭都修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

走進前崗村,筆者看到這里儼然是一個小城市社區:一個街面上集中了文化大院、日用品農資超市等硬件設施,村科技服務隊、衛生清潔隊等組織也在這里“濟濟一堂”。老人在小廣場上健身,孩子在游樂園里嬉戲……

新農合農民受益大

在農村,過去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押“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現在,筆者采訪時卻聽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是好,小病能看,大病能保!”

在平輿縣東皇廟鄉采訪時,筆者所到之處,基層干部和村民無不稱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德政工程。他們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

“是新農合治好了俺的病!”提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東皇廟鄉郭莊村村民劉祥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58歲的劉祥安2006年6月在新疆打工時不幸得了心臟病,住院5天花了近7000元。回家后,由于沒錢看病,劉祥安的病情進一步惡化。為了控制病情的發展,劉祥安只能到藥店買藥,但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因為家庭不富裕,劉祥安的病情一拖再拖,能借的借遍了,能賣的賣光了。正當一家人一籌莫展、走投無路時,正好遇到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來村里宣傳合作醫療的好處,讓他們一家參加合作醫療,告訴劉祥安國家會按照政策給他一定比例的報銷。

2007年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開始的時候,劉祥安一家人每人繳了10元錢。經過精心治療,劉祥安的病情很快好轉起來。出院不久,他就領到了報銷的錢。

采訪時,張廟村農民王志軍對筆者說,以前農民有了病,能拖的就不吃藥,能吃藥就不去醫院,能在小診所看盡量不進大醫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一實行,他們覺得心里有底了,能看起病了。

在新農合實施過程中,平輿縣確定了4個縣級、18個鄉級、510個村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參合農民就診、住院可憑“新農合醫療證”在全縣范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該縣還推行了貧困醫療救助制度。2007年,全縣28782名五保戶、低保人員由民政醫療救助金資助,全部參加了新農合。

平輿縣委書記劉汝生告訴筆者,截至目前,該縣已有840421名農民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達94.1%,共支付新農合補償款2001.47萬元,有21.3萬人享受到新農合補助資金,29441人次得到了住院醫療補償,其中67人次獲得了封頂1萬元的補償。

“鐵牛”的變遷

“三秋不如一麥忙,三麥不如一秋長。”這是對農村麥收和秋收的真實寫照。

“累得脫了層皮。”這是麥收過后,平輿縣后劉鎮張營村農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可如今,農民再也感受不到那種時間如此集中、勞動強度如此大的勞累了,原因是機械化作業越來越普及,鐮刀已被聯合收割機取而代之。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麥收時,鐮刀是農民收割小麥的主要工具。當時的農村剛分了責任田,麥收時,男女老幼齊上陣,手中的鐮刀揮舞,臉上淌滿汗水。不過,這只是第一步,后面還要捆麥、拾麥、拉麥和揚場。在最熱的晌午,村民套上牲口拉著石磙一圈圈地碾壓麥穗;用木叉把麥秸垛成垛;用木锨一次接一次地把麥粒拋向半空,畫一條弧線,把干凈的麥粒分出來。那時的麥收,往往要用半個多月的時間,而畝產也不過二三百斤。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脫粒機的出現代替了牛拉石磙、人工揚場。不過,村民怕露水打濕麥子,更怕雨水降臨,傍晚時把麥子垛起來,第二天再把麥子攤開。為了讓麥子盡快曬干,一上午不知要翻動多少遍。

上世紀90年代,多數農家購置了拖拉機,人們開始用拖拉機拉麥子、碾壓麥子,麥子也不用打捆了,效率大大提高。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用上了小型收割機。麥子就地割倒就地曬,曬干了就用車拉到麥場上碾壓。那時,畝產有六七百斤。

現在,家家戶戶使用大型聯合收割機收麥子。此時的村民,只需開著機動三輪車在自家的地頭等著,五六畝麥子用不到一個小時,聯合收割機就將麥粒倒入機動三輪車上了。農家人過麥季越來越快,短短兩三天,遍地金黃的小麥不見了,隨之而來的是播種機開始秋種了。這時的小麥畝產在1000斤左右。

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但對農業機械化生產來說,這3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農民相信,在黨的政策惠及下,農村變化會更大,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外卖员被男顾客gay| 中文乱码字字幕在线第5页|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亚洲欧洲综合网| 男人j进女人p一进一出视频|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亚洲av一本岛在线播放| 欧美老少配xxxxx|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站| jizz国产丝袜18老师美女| 护士好爽好深好多水| 久久综合视频网| 欧美人与动性xxxxx杂性|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 黄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婷婷六月丁香午夜爱爱| 丰满少妇被粗大猛烈进人高清 | 人人妻人人澡av天堂香蕉|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国产一级淫片免费播放| 黑白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18成禁人视频免费网站| 国语性猛交xxxx乱大交| h片在线播放免费高清| 嫩草影院在线播放www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国产日韩| 日本加勒比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友田真希息与子中文字幕| 老熟女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不卡| 国产妇乱子伦视频免费|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