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糧倉看上蔡
摘要: 記者 岳長新 通訊員 董愛國 6月,收獲的季節。一串串沉甸甸的數字,是對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上蔡夏糧豐產豐收的有力佐證。在今年早期凍害、后期病蟲害、暴風雨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制約下,上蔡縣夏糧生
記者 岳長新 通訊員 董愛國
6月,收獲的季節。
一串串沉甸甸的數字,是對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上蔡夏糧豐產豐收的有力佐證。在今年早期凍害、后期病蟲害、暴風雨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制約下,上蔡縣夏糧生產又獲得了大面積豐收。該縣農業部門統計數字顯示,全縣133.78萬畝小麥平均單產達489.09公斤、總產6.54億公斤,分別較上年增長4.49%和8.92%?熏單產、總產刷新了近年該縣小麥產量最高紀錄?熏為歷史最好年份。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國家優質小麥生產基地縣,上蔡發展“小麥經濟”的奧秘何在?上蔡縣委書記李海洲告訴筆者:“農業重在投入,作為全國糧食產量百強縣,上蔡將舉全縣之力,加快現代農業建設,讓“糧倉”更豐盈,讓農民從糧食生產中得到更大的實惠,實現新農村建設的目標!”
去年4月,省委書記徐光春在上蔡調研期間,對上蔡的農業生產尤其是保障糧食安全、發展“小麥經濟”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上蔡,打造出了一個穩民心、安天下的大產業。
保障糧產業安全
素有“豫南糧倉”之稱的上蔡縣小麥播種面積常年保持在133萬畝左右。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應對農業發展新形勢、新要求,在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始終把糧食生產放到舉足輕重的位置去抓,堅持一手抓常規農業奪取高產,一手抓特色農業上規模,使“小麥經濟”迅速發展壯大,有力地推進了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使糧食產業真正成為該縣興縣富民的大產業。
“除了黨的好政策,關鍵還有縣委、縣政府發展小麥產業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說起小麥生產,上蔡縣農業局局長邱治民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為推進糧食產業的快速發展,上蔡縣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夏糧生產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和有關專家座談會,研究小麥生產出現的新情況,現場解決有關問題。制定了《2007~2008年夏糧生產方案》、《小麥生產技術意見》、《2007年上蔡縣優質專用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等3個規范性指導性文件,具體抓好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落實了夏糧生產責任制,縣委、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2007~2008年度夏糧生產目標責任書》,實行了縣、鄉、村三級干部包鄉、包村、包組、包地塊的“四包”責任制,縣委書記李海洲、縣長孔華多次帶領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督促階段工作的開展,為奪取夏糧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調整種植業結構
上蔡縣糧食生產一直處于全省先進縣行列,尤其是小麥高產開發在我省屬于領先位次。隨著近年來市場需求的變化,上蔡縣的決策者在經過廣泛的深入調查和論證之后認識到,農業生產要實現第二次飛躍,必須狠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優質化這個重要環節不放松,推進農業向高品質、高效益方面發展。
實施“種子工程”,讓良種“入土生金”。圍繞小麥高產開發,近年來,該縣在小麥種植品種更新和研發上下工夫,大力實施“種子工程”、“植保工程”以及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引導群眾發展產量高、品種好、高產穩產、適宜本地種植的小麥新品種。除保留傳統高產小麥當家品種外,還重點組織群眾引種了“新麥18”、“周麥18”、“矮抗58”、“衡觀35”等四個主導新品種,并通過一體化開發經營,實行“訂單種植”,大力推廣配方施肥?熏全縣優質小麥面積發展到108萬畝,占全縣小麥播種面積的81.3%,良種普及率在95%以上。“新麥18”優質小麥新品種因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綜合性狀表現突出深受農民群眾歡迎,僅此一項該縣就發展到48萬畝,經過農民群眾產前估算和實際收打,平均畝產達650公斤。
良種的普及為今年該縣小麥高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涌現了一大批高產典型。全縣小麥單產550公斤以上的行政村就達78個,邵店、朱里、楊集、東洪、蔡溝等15個鄉鎮平均單產達500公斤,小岳寺鄉大明村農民明四軍種植的6畝“新麥18”小麥新品種,畝產達670公斤。
提升糧產業品質
“實現小麥商品化、優質化、專業化,關鍵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小麥生產質量和品質。”這是上蔡縣農業局一班人經驗之得。為此,該縣抓住科學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大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通過建立示范田、抓好農技推廣隊伍,使大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得到迅速推廣和應用,全縣小麥生產質量和品質得到迅速提高。
建網絡,構建“縱到底、橫到邊”的縣、鄉、村三級科技推廣體系。為最大限度地提高糧食單產和品質,上蔡縣狠抓了農業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科技推廣和普及工作。建立了縣、鄉鎮、村三級科技推廣體系和承擔公益性職能以及經營性服務的農技推廣隊伍;掛靠大專院校、科研單位進行科技開發,通過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技術承包、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使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得到迅速推廣和普及。同時,全縣縣鄉150多名科技人員和科技組織,把農技服務的觸角延伸到全縣每個村莊、農戶,測土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等一大批農業新技術得到及時應用,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搞示范,調動群眾種植優質小麥的積極性。為使農民群眾看有樣板,學有示范,該縣還建立了縣鄉領導干部示范田,全縣高產示范田20多萬畝,通過對比,引導群眾發展優質小麥新品種。加強了對優質小麥的管護,實行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機播,做到集中連片、區域發展、規模種植、插牌標志。大力開展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和紋枯病、吸漿蟲等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在病蟲害發生期間,該縣迅速落實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全縣133萬畝小麥平均防治兩次以上,防治面積700多萬畝次,由于防治及時,全縣小麥穗大粒飽,長勢喜人。
推進產業化經營
實踐證明,作為農產區,過去農民增收緩慢的原因,主要是糧食產業鏈條短,種糧農民未從豐厚的糧食增值中獲得收益。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近而形成一批農業產業化經營骨干企業,帶動千家萬戶進行社會化大生產是上蔡縣打造農業強縣,做大做強“小麥經濟”的一個“點睛之筆”。
為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該縣把發展農業企業化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按照“誰有能力誰牽頭,誰牽頭就扶持誰”的原則,積極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城市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外資以資金、土地、勞動力等形式入股或經營,創辦“農”字號龍頭企業,帶動和幫助農民由生產環節進入附加值較高、經濟效益較好的加工流通環節,引導農民按照標準進行社會化大生產。目前,全縣以小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41家,年轉化原糧近5億公斤,不僅轉化了全縣的小麥,而且還消化了周邊縣、市農民手中的余糧。河南省大程面粉有限公司生產的“豫花牌”面粉直供人民大會堂,并出口到越南、蒙古、俄羅斯、新加坡等12個國家和地區。去年,該公司被定為全國省級首家營養粉強化試點企業。
為了加快糧食流通,上蔡縣加快了農業信息化建設,設立了“金上蔡”農業網頁,建立了大型專業市場,大力發展民營中介組織,積極培育農民經紀人。目前,全縣農民經紀人隊伍已發展到2萬多人,年銷售糧食近3億公斤。
政策好,干勁足。拿到“真金白銀”的農民得到了實惠,投資農業、開發農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目前,全縣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有20多個,50畝以上的就有300多個。上蔡縣洙湖鎮均張村種糧大戶閆建華承包土地108畝,售糧11萬斤,僅此一項就收入8萬多元,成了遠近聞名的種糧狀元。糧袋子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