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綜合利用大有可為
摘要: 記者 岳長新 小麥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有機肥源。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出現了秸稈相對過剩、隨意焚燒的現象,不僅給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
記者 岳長新
小麥秸稈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是農業生產中重要的有機肥源。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出現了秸稈相對過剩、隨意焚燒的現象,不僅給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而且還給交通和航空運輸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盡管國家、省、市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的、經濟的、技術的和法律的手段來遏制秸稈濫燒的勢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嚴時不燒松時燒、白天不燒晚上燒的現象依然存在,最終大部分秸稈還是被白白燒掉了。
如何將這些秸稈變廢為寶,使其發揮較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普遍的共識是開展秸稈的綜合利用,為秸稈找到多方面的利用途徑,才是關鍵所在。據有關部門介紹,目前秸稈的開發利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秸稈肥料:主要包括就地還田、快速漚肥、堆肥技術,其作用是加快有機質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種植業的持續發展。還可采用特殊的工藝和科學配比,將秸稈經粉碎、酶化、配料、混料等工序生產復合肥,其成本與尿素接近,同普通復合肥相比,可增產糧食10%~20%。使用后對促進土壤養分轉化、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增強農作物抗病能力、優化農田生態環境都有十分良好的效果。
秸稈飼料:秸稈養畜過腹還田具有很高的綜合效益。目前,國內已開發出秸稈青貯、氨化、微貯、鹽化、堿化等飼料轉化技術,秸稈總飼用率已提高到30%左右,每年可節約飼料用糧2000萬噸。秸稈飼料適口性好,纖維降解率可達20%~35%,蛋白質含量增加50%以上,并含有多種氨基酸,可替代40%~50%的精飼料,用于飼喂牛、羊等草食家畜,效果十分顯著。同時,農區養牛、養羊業的發展帶動了牛羊屠宰、肉類與皮革加工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延伸了產業鏈,擴大了就業機會,拓寬了農民脫貧致富之路,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秸稈能源:秸稈能源技術主要包括秸稈氣化、秸稈固化、秸稈壓塊制炭等技術。秸稈氣化是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在缺氧狀態下燃燒產生一氧化碳、氫氣、甲烷等可燃性氣體,在農村實現“一人燒火、全村做飯”的集中供氣模式,大大提高了農村的衛生環境。據測算,每千克秸稈可制氣2.2立方米,一個四口之家每天用氣量為5立方米~6立方米,按每立方米0.15元~0.2元計算,每月需25元~30元,比燒液化氣的成本大為節約,同時干凈衛生的燃料也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因此,秸稈能源也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工業原料:目前,全國用作工業原料的秸稈量僅為3000多萬噸,不足總量的5%。可喜的是,現在又研究開發出許多新的綜合加工利用技術,如利用秸稈加工新型快餐飯盒及系列配套技術、枯物纖維發泡包裝材料技術等。其中,最有發展前景的是利用秸稈加工快餐飯盒配套技術,這項技術主要以秸稈為原料,加入配方材料進行物理、化學處理,加工成耐水、耐熱、耐油和硬度適中的各類飯盒。這種飯盒一次性使用后可以回收,丟棄在自然環境中也能較快自然降解,無毒無害。這樣可以解決我國每年耗用的70多億個聚苯發泡塑料飯盒造成的“白色污染”。
另外,秸稈經過化學處理還可用于制作不燃輕體板等裝飾板結材和一次成型家具,具有強度高、耐腐蝕、防火阻燃、美觀大方和成本低廉等特點。這種秸稈板材的開發,對于緩解國內木材供求趨緊的矛盾,節約森林資源,發展人造板產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食用菌基料:利用秸稈作為基料栽培食用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產原料的來源。同時,生產鮮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種帶菇香味的富含營養的菌體蛋白飼料,也可作為優質有機肥還田。這項技術的應用推廣,使農業資源多級增值,既可大量利用作物秸稈,減少環境污染,又可增加農民收益。
其他技術:除上述秸稈利用技術和途徑外,還有一些其他技術,如秸稈編織技術、酒精制取技術、淀粉制取技術等。雖然,這些技術利用秸稈的數量有限,但仍不失為一條充分利用秸稈資源、減少浪費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