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水利工作 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摘要: 市水務局局長 項祥一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不興,農業不穩。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新的高科技農業對水利的要求更高、依賴更強。可以說沒有現代化的水利,就沒
市水務局局長 項祥一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不興,農業不穩。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種植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新的高科技農業對水利的要求更高、依賴更強。可以說沒有現代化的水利,就沒有現代化的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優先發展水利事業。水的問題解決不好,農村經濟就無法快速發展,農民收入就不能有效增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沒有堅實的基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和安全飲水、節水灌溉、小水電、農田水利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中心任務,近年來,市水務局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并繼續抓緊抓好。
一是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市水務局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農村水利工作的中心工作來抓,廣泛進行思想發動,不斷深化農村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深入開展“紅旗渠精神杯”競賽活動。市水務局在平原井灌區大力發展井灌溉工程,并對現有機電灌站進行完善配套,鞏固提高,實行點面結合,充分發揮灌溉設施的工程效益,增加全市的有效灌溉面積和旱保田面積,確保糧食生產穩步增長。在西部山丘區大力發展攔蓄工程,增加水資源儲備,并積極爭取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開工建設了薄山、板橋兩大灌區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兩年時間完成投資3000萬元。自2006年4月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啟動至今,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積45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8萬畝,極大地改善了我市的農業生產條件。市水務局爭取到2010年實現全市人均一畝旱保田目標,徹底改變農民種糧靠天吃飯的歷史。
二是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步伐,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由于駐馬店市地處北亞熱帶到暖溫帶的過渡區和山區向平原的過渡區,特殊的地理特點和氣候條件,決定了駐馬店市洪澇旱災交替發生、自然災害頻繁,是全國著名的暴雨中心之一。洪澇旱災一直是全市人民的心腹大患,嚴重制約著我市農村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東部平輿、新蔡等縣地勢低洼,幾乎年年都發生嚴重的內澇,目前全市仍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屬中低產田。因此,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是市水務局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糧食安全、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市水務局把防汛工作當做水利工作的主旋律,認真抓好各項防汛責任、措施的落實,進一步完善各種防汛及搶險預案、方案,切實做到組織、責任、人員、物資到位。搶抓政策性機遇,在全市水利系統開展了“項目建設年”活動,加大防洪工程建設力度,完善防洪工程體系,提高工程防洪標準。開工建設了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和薄山、板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以及薄山、宋家場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等一大批重點水利項目。2006年、2007年兩年共完成水利工程建設投資計劃7.1億多元,使全市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大大增強。市水務局力爭在“十一五”期間完成薄山、宋家場等大型水庫的除險加固任務,基本完成中小型病險水庫的治理任務;全部解決老王坡滯洪區防洪保安問題;對蛟停湖滯洪區的進洪閘和泄洪閘進行維修,加固堤防,全部解決蛟停湖滯洪區群眾的防洪安全;楊莊滯洪區按50年一遇標準對遷安工程進行改建和擴建;完成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對汝河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5年一遇除澇標準進行全面治理。加強防汛指揮系統建設,進一步提高科學決策能力,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護和利用雨洪資源。
市水務局加快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建設步伐,爭取“十一五”期間完成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工程國家投資9900萬元以上。結合平原洼地治理,對小洪河下游支流楊崗河、南馬腸河、小清河、戚橋港、柳條港等河道進行治理。完善田間溝系配套和建筑物配套,搞好低洼易澇地區的除澇配套,達到溝溝相通、橋涵配套齊全、溝河無路壩,除澇標準為內澇水能及時排除,不產生澇災。同時,搞好山區土地平整等田間工程,努力把全市中低產田改造為高產穩產田。
三是加大農村安全飲水投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我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村人口占80%以上。據統計,全市飲水不安全人口約272萬人。為此,市水務局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作為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務,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研究制定了可行的建設方案,并狠抓工作落實。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資1.8億元,使60萬人吃上了安全潔凈的自來水,但仍有200多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今后一個時期,市水務局將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抓緊抓好,力爭在“十一五”期間解決8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加強對已建飲水工程的管理,按照上級有關要求,結合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制定出市、縣區農村飲水安全管理辦法,確保已建工程發揮應有的效益。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水市場,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多種形式并存的供水體系,力爭2010年前全市50%的群眾能吃上潔凈的自來水。
四是加快農村生態建設步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市水務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人們重視水資源、節約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意識,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思想基礎。進一步加大了水資源管理力度,加強水環境整治,使水污染嚴重問題得到明顯好轉。優先保證農業用水,通過優化配置,較好地解決了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城市用水的矛盾。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工程,通過價格的杠桿作用,促進了對水資源的有效節約和保護。加大了水行政執法力度,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營造了良好的水事環境。
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市水務局采取地面移動低壓管道輸水,渠道硬化防滲節水,半固定式和移動式噴灌,滴灌、滲灌、微灌等多種手段,大力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新技術,提高水的使用效率,為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和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可靠的保障,力爭到2010年全市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40%。
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因地制宜進行以攔蓄、節制、補源、小流域治理為主的生態水利建設。市水務局以小流域為單元,采取整梯造田、抽槽植樹、挖坑建塘、建壩攔蓄等措施,對水土流失進行集中綜合治理。這些工程措施,進一步改善了西部山區的生態環境,增加了治理區內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力爭到201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53平方公里、實施封育面積265平方公里。
五是進一步深化農村水利產權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多元化投資體制。市水務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搞好水利投融資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國家、集體和個人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村水利投資體制。以“明晰所有權、確定管理權、搞活經營權”為指導思想,按照“誰建設、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利用政策調動、利益驅動,通過拍賣、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形式,積極推行單位、集體、個人興辦水利。以機井、自流灌溉工程、小水庫為突破口,對現有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進行全面改革。2006年,市水務局以機井拍賣為重點,在全市掀起了農村小型水利產權制度改革高潮,用短短2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市14萬口機井的產權改革,回收資金3700多萬元,建立起了小型水利工程長期發揮效益的運行機制,使農村水利建設走上了一條良性發展的新路子。
責任編輯:lidong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